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67 浏览:19965

【摘 要】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病性危急,为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合并症死亡.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极为重要.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准确的治疗护理,可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减轻病人痛苦.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经验

1严密观察病情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入院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无合并症者24小时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行早期活动,按“心梗病人康复活动指南表”进行活动,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入院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病人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神智、尿量的变化.要临床观察与心电监护相结合,并做好记录,对AMI的三大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得到相应的护理,AMI发病后在24小时内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3-4升/分),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如病情稳定或改为低流量持续吸氧(1-2升/分),每日更换鼻导管及湿化瓶内蒸馏水一次,并将鼻导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持续剧烈心绞痛的病人可能会烦躁不安、精神紧张,从而使病情加重,因此迅速止痛极为重要,应按医嘱及时应用镇痛止痛剂,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在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并观察止痛效果.


2输液速度

AMI病人输液速度宜缓慢持续静滴,否则单位时间内血容量的骤增,易引起心衰.注意有无肺水肿出现.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护理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同时要教育病人和家属配合,不能随意将液体速度放快.应用抗凝剂治疗者应注意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观察大小便颜色.

3休息

(1)使患者体力和精神得到充分休息,应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第1周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所需均由护理人员协助,四肢关节做被动活动,防止血栓发生.第2、3周可使病人逐渐坐起,在床上活动.第四周可在床边及室内活动,如有心悸或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可适当延长.

(2)解释合理活动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讲明活动耐力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过早或过度活动,也不能因为担心病情而不敢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有利心功能的恢复,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活动耐力,有利于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饮食

因病人心功能降低,心输出量下降,加之绝对卧床休息使胃肠蠕动减缓,故AMI前几天应当给予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有心衰者给低盐饮食,忌烟酒及浓茶.

5保持大便通畅

发病后一周内因病人不习惯卧床大便及进食量少而发生便秘,可常服通便利等缓泻剂,亦可适当服用中药番泻叶.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的摄入.协助并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在床上排便的习惯,病人在床上(尤其卧位时)使用便盆须有专人照扶,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发生意外.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于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

6心理护理

多数病人常为疾病的预后担忧,加之疼痛,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引起心率加快,易诱发心衰及心律失常.故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多与病人交谈,细致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耐心疏导,使其正确对待疾病.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同时,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对病人家属情绪亦不容忽视,要做好其思想工作.配合医护人员一道使病人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以利疾病的康复.

其次,医护人员也应工作紧张有序,避免忙乱而带给病人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7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定期门诊随访,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类制剂疗效较差时,提示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