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英、李运富《古代汉语教程》与王力《古代汉语》对比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435 浏览:75490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琳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二作者:郝树栋,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 要:古代汉语教材是古代汉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开创了“三结合”体例,影响深远.李国英、李运富主编的《古代汉语教程》是王力后又一部优秀的作品.本文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为参照对象,对比分析两部教材的不同、各具特色之处.

关 键 词:古代汉语;教材;对比分析

古代汉语课程的设置追溯到1952年,经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各师范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相关专业开设之初,没有明确的教材,教学内容“不是按学科本身及学生实际需要来确定,而是以教师的爱好和所长为转移.”①1959年,朱星先生主编的《古汉语概论》作为第一部古汉语教材正式出版,但由于内容庞杂,试用一年以失败告终.

一、教学目标、适用对象与体例的不同

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研究的深化及教材的编写都有重要的意义.不同古汉语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尽相同.王本教材的首要特色是明确肯定了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性质是工具课而不是理论课,设置这门课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正因为王本是工具书,所以适用对象一般是大学师范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

二、文选部分的不同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语言的学习更是离不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越丰富,积累的就越丰富,学习古代汉语更是如此.要获得感性认识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王本提出“以文选为纲”,强调“本书文选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此说来,王本将感性认识提高到了重要位置.全书文选共计247篇,选文既全面又重点突出,覆盖了散文、骈文、辞赋、诗、词、曲等方面的作品,重点是散文,散文的重点放在先秦.

其一,篇数寥寥无几,除去汉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文选,真正地散文篇目只有13篇.可以说,少量的文选是为通论怎么写作的,是对通论的补充与实践,缺乏充分的感性认识.而王本与之相反,通论是为文选怎么写作的.王本每篇文选下都配有相应的注释,李本只有文选,没有注释,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正因为缺乏工具性,才相应锻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实践能力.

其二,李本虽然缺乏大量的感性认识,但是文选部分全部使用繁体字,保留异体字,并且不加标点,目的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古代文献的原貌,以增加古代语感,提高解决阅读障碍的实际能力.李本教材长期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材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程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比较注重文献的阅读和古注的利用,从陆宗达、萧璋、俞敏等先生提倡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实践证明,让学生从原材料出发,学习之初就直接接触古人的文献、注释,对培养学生的古代语感和解读古书的能力很有好处”.②保留古著原貌是其他版本教材鲜有的,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三、通论部分的不同

通论是古代汉语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王本全书通论32节,涉及面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讲授内容基础、易懂.王本作为工具书,不追求知识的深度,只传授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句读、文化常识等,内容浅显易懂,不枯燥,学生很感兴趣.

(二)不求全面,不求系统.王本古汉通论并不是把所有知识体系全部罗列出来,例如讲音韵时只是简单涉猎基本音韵知识,并没有将各个时期音韵系统做详细阐述;语法方面的通论虽然章节较多,但也只讲了古今语法差别较大的地方.内容的取舍围绕提高阅读能力展开.

李本通论占全书大部分章节,相比王本的“感性认识”、“工具书”而言,李本可以称为是“理性认识”、“语法书”,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性强

1.全书除前言外,包括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修辞学.主编李本的各位老师认为,词汇、音韵、语法是构成古代汉语的基本要素,文字是书面形式,修辞从表达角度看是运用,训诂从理解角度看是阅读.这六方面同样重要,不可偏废.

2.同王本相比,李本的体统性还体现在各个章节的安排上.王本通论从词讲到字、句型又回到词的讲解,章节的安排上杂乱无章,缺乏规律性.而李本系统性强,从汉字到词汇、语法,再到音韵、训诂、修辞.

内容全面

从全书的六章来看,不仅涉及古代汉语的字、词、语法、还有训诂、修辞、音韵等知识.王本也都有所涉及,但与王本注重字、词、语法,忽视训诂、修辞、音韵不同的是,李本在各个章节的安排上做到篇幅一致,六章平均分配.也就是说李本不偏废任何一个知识点,各个章节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每个知识点都做到了全面、系统的讲解.

第一章文字部分,与王本只讲汉字的字形结构与字际关系相比,李本从汉字的性质、特点、起源、发展到汉字的结构、字际关系,从汉字的起源到现今汉字的发展,这种追根溯源、循序渐进的做法有助于认识与理解问题的深化.

第二章词汇部分,在王本的单音词、复音词、古今词义的差异、本义与引申义、同义词辨析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古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是词汇发展的表现,包括新词产生的方式、同源词等,对词汇的发展做到了清晰的认识.现代汉语中有这一部分的内容,而其他古代汉语教材鲜有此内容,这就做到了与现代汉语的衔接.

第三章语法部分,词法、句法与王本大致相同,增加了句法成分的省略与数量表示这两部分.

第四、五、六章是音韵、修辞、训诂这三方面的内容,从概述,重要学说、专论等理论发展到实际的应用都有所讲解.

四、常用词和补充资料的不同


王本采用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方式,每单元后附有常用词.常用词的编写由于当时编写教材时没有专门的辞书,可以算是一部小型古汉语词典.因此,在书中编入常用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词的查阅.

李本除了文选和通论,还另外增加了问题讨论和补充材料部分,没有常用词部分.问题讨论部分提出了一些有争议或教材中没有详讲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讨论或者进一步归纳的.

王本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的开山之作,从内容到体例都为古代汉语教材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古代汉语教材建设的里程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变化,王本教材也出现许多不适应教学的方面,如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等.李本作为一本系统的古代汉语“语法书”,内容全面,还原古书原貌,利于培养学生实际阅读古书的能力.(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340;里程碑――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J]全国优秀教材评介

注解

①佚名.各高等院校语言学课程整改情况,《中国语文》,1958年第7期

②李国英、李运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前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