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写剧本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04 浏览:80257

编剧'

在普通人眼里,好莱坞编剧是一个闪耀着光环的职业,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好莱坞的竞争非常激烈,大部分编剧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往往需要干别的工作来维持生计.据美国编剧协会的数据,因为制片业不景气,电影业编剧的就业率去年下降了6.7%,已是连续第三年下降.

当编剧们辛苦写出的剧本受到制片厂的青睐后,制片厂往往写下的也只是剧本在一定时间内的优先使用权(option),优先权费用并不高,尽管制片厂如果决定投拍这部电影,会追加可观的费用,但能最终投拍的剧本极少.

当然行行出状元,编剧业也有赚得盆满钵满的高手.沙恩·布莱克(ShaneBlack)——《钢铁侠3》的导演和编剧,便堪称编剧业的幸运儿.1987年,他的第一个剧本《致命武器》以25万美元的高价卖出,随着《致命武器》成为上世纪十年代最成功的系列电影之一,布莱克的身价节节攀升.他相继以175万美元的卖掉了《终极尖兵》(TheLastBoyScout,1991)、《幻影英雄》(LastActionHero,1993),而1996年的电影剧本《特工狂花》(TheLongKissGoodnight)在经历一场竞标后,更卖出了400万美元,据说是当时好莱坞最高价.

表1中列出了好莱坞最昂贵的十大原创剧本,正是这些收入颇丰的案例刺激着很多人渴望成为好莱坞编剧.有趣的是,尽管表中的编剧领走了高薪,但大部分作品的票房并不成功.《莫扎特和鲸鱼》便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雨人》而成名的编剧罗恩·巴斯从这部电影获得了275万美元报酬.但影片制作完成后,由于主创们对终剪版都很不满意,拒绝参与宣传活动.影片最终只在影片拍摄地华盛顿某处影院做短暂放映,便匆匆地发行了DVD,票房仅有可怜的36000美元.当然也有市场反响特别成功的作品,如乔·埃泽特哈斯仅用13天时间完成编剧工作的《本能》,靠题材的巨大争议引爆眼球,最终美国票房达到1.18亿美元,全球票房超过了5亿美元.


剧本经纪'

如果光凭自己的力量,好莱坞编剧们很难把自己的剧本卖出好价钱,还得借助专业的掮客——剧本经纪.可以说,经纪人在当代好莱坞剧本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长于交际,广泛与各大电影公司发展关系,他们还善于制造事端,为了增加制片厂对剧本的兴趣不惜撒谎,例如故意给制片厂主管们放出竞争对手们已有意购写剧本的烟雾弹.一般说来,经纪人会至少收取编剧总收入的1/10作为佣金,但出色的经纪人帮助编剧争取到的利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创意艺术家经纪公司(CAA)的创始人迈克·欧维兹(MichaelOvitz)在剧本经纪业中曾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从前好莱坞经纪公司总是先签下一位艺人,再去寻找他或她适合的剧本.而欧维兹从新好莱坞电影的浪潮中发现,一个出色的剧本也能成为市场的保证,吸引明星出演和制片厂投资.加上刚成立的CAA缺乏明星客户,欧维兹决定另辟蹊径,把以往的程序颠倒过来:先找到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字作品,再提出一整套的电影企划案,包括脚本、制作人、导演,再将它卖给制片厂.这样一来,或许还可以吸引一些大明星转投至CAA旗下.这一战略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在1980年代,CAA总共推出了150部以这种方式策划的电影,而旗下的大牌明星也越来越多,一跃成为好莱坞最成功的经纪公司.

在欧维兹之后,阿兰·加斯莫(AlanGaer)则堪称剧本经纪界的另一个传奇.他在威廉姆·莫瑞斯经纪公司工作了24年.作为一个仅花了七年时间,便从收发室的跑腿员变成了公司副总裁的人精,加斯莫也给剧本经纪业带来了变革.在他之前,好莱坞大制片厂对热门剧本的竞标是公开的,制片厂主管们会有一周时间阅读剧本,做出报价的决定.但加斯莫发现这种跨周的安排使得制片厂主管们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彼此勾兑,说服竞争对手放弃竞标.于是,他决定将竞标的时间压缩在当周,周一送出剧本,到周五制片厂主管们便要做出最终的决定.这一看似简单的变动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很快,便有不淡定的制片厂主管们在拿到剧本的当天便开始竞标了.在1995年,加斯莫达到了他职业生涯的高峰,一年写作技巧销售了14个原创剧本,包括《尖峰时刻》,售价总计高达600万美元.

当然这份成功不单有加斯莫自己的功劳,也离不开市场环境的支撑.在1990年代初期,一批低成本电影,曾凭借出色的原创剧本创造了很好的票房,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1994)、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杀手悲歌》、凯文·史密斯的《疯狂店员》(1994)等,从而催热了原创剧本的市场.而最近几年,因为美国经济不景气,好莱坞电影的融资也遭遇了一些问题,大制片厂不断缩减制片数量,将投资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片上去,并更多地改编成功的漫画、小说等,原创剧本的市场被大幅挤压.据统计,1995年,好莱坞市场上卖出了173个原创剧本,而2010年,只有55个.

剧本分析师'

当编剧们的剧本通过自己投稿或是经纪人递交给制片厂之后,最先读到它们的将是剧本分析师,这些按件计费的分析师看似地位卑微,但却左右着编剧们的命运.他们就像是好莱坞的卫兵.每一个递交给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剧本都要经过他们的分析和总结.因为繁忙的制片人是无暇看完冗长的剧本的.而剧本分析师要负责把剧本中的故事和核心元素用简短的话总结出来,并给出是否值得进一步跟进的评估.

大的电影公司会聘用专职剧本分析师,小的电影公司也会有固定合作的剧本分析师.一个全职的剧本分析师每周大概要读10-14个剧本,平均每个工作日3个.电影公司通常会要得非常急迫,只给1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剧本分析师可能需要通宵工作,因此是个极累的工作.

每个电影公司使用的剧本分析表格式不同,但大致都会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简单总结:只用二三句话对剧本的一个总结,就像广告语一般;然后是不超过2页的剧本提要,是对剧情的概括和缩写,并要梳理出剧本中的角色,其后是评论,分析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用一页左右的篇幅评论剧本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编剧的长项和短处,例如是否长于描写角色和对话,而在结构和情节上有所欠缺?有的公司还会要求分析师与其他题材相近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剧本进行比较.当完成这些内容后,分析师要在封面页上填好关于剧本的基本信息,并进行打分,包括从结构、角色、对话、故事和布景等方面,会分为极好、好、一般及差四个等级.而最后,分析师还要对整个剧本/项目做出评价,给出推荐、可考虑、通过或否决的意见.出于保险考虑,据说剧本分析师们极少给予推荐的评价.

在一些好莱坞大制片厂,剧本分析的工作则会更为细致,例如在华纳兄弟影业,分析师的分工非常细致,并用一系列量化标准来评估剧本.有人负责计算剧本中男女一号的戏,不满75场的剧本往往会被刷掉,以确保大牌明星有足够的戏份.有人负责计算剧本中的戏剧性事件,只有达到45-60场戏的剧本才有望通过,以避免电影过于沉闷冗长.分析师们还会确定剧本所属的类型,分析这种类型电影近三年来的票房走势,预测市场前景.一个优秀的剧本分析师不但需要了解市场环境和潮流,也要清楚他所怎么写作的电影公司的口味.

经过这重重筛选的剧本才有望被放上主管的案头,再经过一级一级的挑选,最后才会来到片厂高管的讨论会上,面对能否被列入拍摄计划的终极审判.但即便是有幸入选此列的剧本,离真正被拍成电影也还有很长的距离,投资、创意、选角中的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项目还要经历长时间的煎熬,甚至永不见天日.

剧本医生'

在好莱坞,即便是进展顺利的项目,也往往会面临漫长的剧本修改或频繁更换编剧的过程.例如,华纳兄弟公司1993年从制作人亚历山大·萨尔金德手中写下《超人》的电影版权之后,1995年请了刚刚完成《致命武器4》的乔纳森·勒姆金写剧本,但片厂主管认为这个剧本太过黑暗,于是请了另一位编剧修改剧本,但同样未能通过.一年之后,华纳又邀请痴迷漫画书的独立电影导演凯文·史密斯写了第3版剧本,因为与制片人意见相左,也未获通过,于是又换了第四位编剧.如此这般,在一共换掉六任编剧后,《超人归来》(2006年上映)的剧本才定稿.

随着好莱坞大制片厂投资的大片成本越来越高昂,主管们希望征求他们所信任的编剧的意见,以求得更大的把握,于是邀请好莱坞最贵的编剧来修改剧本变得很常见.这些人通常被称为“剧本医生”(ScriptDoctor).他们的要价非常高昂,目前的市场行情达到每星期二三十万美元,当然能开出如此价码也意味着必须要资历雄厚,很多“剧本医生”都拿过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或提名.例如吉姆·乌尔斯(JimUhls),在凭借1999年的编剧作品《搏击俱乐部》一鸣惊人后,便经常被邀请作为剧本医生去救急.而位居稿酬最高编剧之列的沙恩·布莱克也曾多次担任剧本医生.

不过说起好莱坞最知名的剧本医生,则当属罗伯特·唐尼(RobertTowne)了,他是“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的老爹.有媒体戏称,罗伯特·唐尼几乎染指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所有的新好莱坞代表作,包括《邦妮和克莱德》、《教父》等.《教父》中不少经典台词都出自他的手笔.而当导演科波拉问他想不想要署名权,唐尼回答说:“别开玩笑了,我才写了几场戏.你要是得奥斯卡,在台上谢我就行了.”科波拉没有食言,而唐尼也于1974年凭借《唐人街》一片收获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像罗伯特·唐尼一样,大部分剧本医生都不会寻求在他们修改的剧本上署名,并不是因为他们都很慷慨,而是因为根据美国编剧协会的规定,如果剧本属于原创(即并非改编自小说等),第二名作者必须有超过50%的附加内容,才能有资格署名;如果是改编剧本,则需要写33%的新内容.而大部分剧本医生都不会有如此大刀阔斧的工作.

从编剧最初的版本到最终形成拍摄的脚本,好莱坞电影要经历漫长的剧本开发和修改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被比喻作“炼狱”,对于编剧和制片人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但也正是这种漫长的打磨保证了电影的故事质量.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可能缺乏个性,但却往往能吸引最大范围的观众,因为故事里头包含了很多人的心血,凝聚着最大限度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