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政文的组织特征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17 浏览:19797

摘 要:王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政论文颇具特色,在文章组织体例上有着一定的总体性特征,对当今文章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立足于文章学视野,从王安石具有代表性的政论文入手,着重分析其政论文在文章组织方面的特征,以便加深对王安石文章组织的认识.

关 键 词:王安石;政论文;组织特征

王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从古至今都广为流传,尤其是他的政论文,占据王安石散文的半壁江山,是古今大家们相继模仿的范本,历来被人所称颂.南宋的陆九渊就说:“公之文取材百氏,附翼六经,与韩、柳、欧、苏、曾氏,卓然成七大家.并传海内,当与日月争光,岂以刻不刻为公重哉?”(陆象山《序》).《宋史》中也说其文“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茅坤在《临川文钞引》中说:“以予观之,荆公之雄不如韩,逸不如欧,飘宕疏爽不如苏轼父子兄弟,而匠心独具,意在言外,神在象先,如入幽林邃谷,而杳然天,恐亦古来所罕者.”作为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文章主要是为变法怎么写作,主张为文“务为有补于世”.这些政论文针对北宋的政治形势、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注重说理.从文章的组织体例来看,具有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说理透辟、论证深刻等总体性特征贯穿其中,文章布局严谨、结构完善,组织特征鲜明突出.

首先,政论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布局相当严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是王安石变法革新的具有纲领性的政治论文,全文大一万字之多,在没有标题、分段的情况下,在结构的安排上却井然有序、层次分明,茅坤评其曰:“此书几万馀言,而其丝牵绳联,如提百万之兵,而钩考部曲,无一不贯.”它首先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北宋王朝所以内外交困,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不知法度”,进一步强调选拔和任用有革新思想的人才,是实行变法革新的首要条件;接着,着重分析了教育改革问题,揭露了当前教育的种种弊端,并相继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教育的和科举制度的措施;最后根据改革运动失败的教训,变法必定会遭受到阻挠,要求仁宗皇帝坚决镇压顽固派的反抗,扫除障碍.文章论述层层递进,相当具有层次性.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政论文在文意的阐述上是层层递进,极为分明的,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迅速把握结构和主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其次,王安石政论文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分条列举上.为了更好地表达、阐述某一观点,王安石政论文常常分条列举,使文章整体上井然有序,极为连贯.现就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两篇政论文进行详细解读.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对“所谓陶冶而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进行分条列举,逐条给予详细阐述:

“所谓教之之道,何也?等,此教之之道也.”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等,故曰:此养之之道也.”

“所谓取之之道,何也?等,此取之道也.”

“所谓任之道者,何也?等,此任之之道也.”

《朝百年无事札子》也是如此.文章就“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馋;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中的每一点所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条展开论述,脉络层次极强.可见,分条列举、逐条展开论述,使观点表达更为明确,文章整体的层次也更加清晰明了,这是王安石政论文的一大特色,在诸多文章中都有体现.

而且,王安石的政论文还借助于一些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脉络词语使文章脉络清晰化.现就《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才论》对此作具体的分析.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的“方今”一词: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等”

“方今制禄,大抵皆薄.等”

“方今陛下躬行俭约,等”

“方今取士,强记博育而略通于文辞,等”

“方今取之既不以其道,等”

如《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的“此”:

“等,此刑平而公之效也.等”

“等,此赏重而信之效也.等”

“等,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等”

“等,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等”

又如“故”一词:

“等,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等.”

“等,故虽俭约而民不富,等”

“等,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

再如《才论》中的“此”:

“等,此一蔽也.”

“等,此亦一蔽也.”

“等,此亦一蔽也.”

文章脉络是作者思路的反映,林纾在《文微》中说道:“命脉之所在,曰枢纽,文中有此,虽千波百折,必能自成条理.”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也提到:“悬识腠理,然后节文自会.”也就是说,文章内容的条理是文章内容自然合理的依据,脉络的清晰是文章布局的关键.由这几篇文章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政论文通过运用一些标志性的脉络词语,进行分条列举,使文章极具脉络化,这构成了王安石在政论文组织方面的一个总体性特征,颇具特色.

最后,王安石政论文逻辑性强,论据翔实而典型,能够解释和说明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这说明了议论文为了有说服力必须要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而王安石的政论文正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征.首先,他引经据典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相当有说服力.如《上五事札子》:

“盖免役之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王制》所谓‘庶人在官’者也.”

“传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若三法者,可谓师古矣.”

引用《周官》、《王制》、《尚书》等经典著作来说明“免役法”的出处,证明古已有之,有力批驳了司马光顽固派对他推行的变法措施的攻击.如《上时政疏》中为了论证因循守旧会招致灭灭亡的结论,引用了晋武帝、梁帝、唐明皇三个皇帝丧失政权的历史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辟理透彻.其次,王安石政论文论证深刻,逻辑性强.如《才论》对“人之有异能于其耳,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进行反论证,说明人才不会被埋没的道理.

文章讲究章法,追求结构的科学性,竭力为显示主旨怎么写作.王安石政论文的布局就相当严谨,其文章虽“文无定法”,但“无定之中有一定焉”,在组织上有着论据翔实典型、论证深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总体性特征贯穿其中,颇具特色.现代社会,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信息高速膨胀,文章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人们对其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倾向于主旨明确、结构完善、层次清晰极具条理的的文章,以便迅速掌握文章的信息.因此,王安石政论文的组织特征对今天的文章写作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加以借鉴并作为文章的组织规范来指导当前的文章写作,使所写的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从而能迅速把握文章的信息来理解文章,成为交流思想、开发智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这既是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性要求,也是满足当下人们对实用性文章的迫切需要.(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