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真的难移吗?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05 浏览:17129

一个教室里四十几个同龄的孩子,在相同环境里,与共同的老师学习着一样的知识.而他们表现出来的特点:有的活泼、有的安静;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有的依赖、有的独立;有的勇敢、有的怯懦等我们会说:这是他们的性格不同!性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会改变吗?就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潘慧凝带我们探寻一下性格的秘密吧!

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潘慧凝说:性格,在心理学中也称作个性.与“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一样,世界上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生长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完全一样;哪怕是双胞胎也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性格的差别.每个人个性的形成,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也不只是受某一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全球已达成共识的一种理论是:人们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外界生活条件和人自身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了我们形态各异的性格.也就是它的形成过程离不开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包括:遗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自身成熟等相关因素间的复杂交错.

比如遗传方面,古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形象地蕴含了父母在孩子的性格形成中形态和行为方面的“遗传作用”.有研究表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性也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缓某些行为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这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指的是人的气质类型.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由于气质是人的神经动力特点和心理动力特点的结合,所以,它既是遗传的、先天决定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年龄增长,特别是社会生活的变化,气质在一生中也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比起个性的其它方面如性格、能力等,要困难得多.

婴幼儿时期亲子关系决定性格


潘慧凝表示,性格作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系统,更主要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在社会关系中,包含了家庭、教育、环境和人际关系.

家庭是性格最初形成的重要环境,幼年时期父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几乎就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过去,也没有如何看待自己的经验,更没有衡量自我的标准.孩子最初是通过与父母的接触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再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形成了自我认同.

当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面部表情都是一种信息,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普遍现象是:支配性的父母,孩子会消极、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溺爱和过于保护的父母,孩子会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缺乏独立精神、情绪不稳定、缺乏社会性、依赖、胆怯;父母过于严厉,孩子就会顽固、残忍、独立,或怯懦、盲从、不诚实、缺乏自信心;常闹意见分歧的父母,则他们的孩子会是爱生气、警惕性高,或两面讨好、投机取巧、有说谎的情况.也就是说,遗传对性格的形成是有一定影响,但它一定不是起重要的作用.只有亲子关系才是性格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校教育、老师和同学的评价等因素也会对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知识传授、集体观念、师生关系、公益性劳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个性的丰富和完善.而孩子除了上学时间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社会上活动.社会风气、社会舆论、报刊杂志、电影电视都会对其性格的形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尽管如此,路人甲、路人乙等外界因素也只能对性格起到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因素.还是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才是性格的决定因素.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

本性不是不能“移”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本性就真的不能改变吗?潘慧凝表示,根据MBTI人格理论(是一种性格评估工具,可利用它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根据自己的性格选取合适的工作和发展方向)明确:大部分人在二十岁左右就已经形成稳定的性格类型,此后基本固定.所以人们常说性格形成的关键时间一般在儿童期,青春期就会进入性格的稳定期,一般来说,成年后性格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但虽然难度很大,其实性格类型还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而完善的.而愿不愿意做出改变是取决于我们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潘慧凝说:需要明确的是性格类型无所谓好和坏.每种个性类型均都有相应的优势和潜在的弱点.虽然个体在出生时就带有先天性的气质和功能上的偏好(遗传因素);早年亲子关系也对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来自家庭、社会等外在环境上的影响也能够促进和改善我们性格中的弱势.而想要改变,第一大步就是认识到改变是可能的,然后再努力去做.所以相信我们总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我们总能学到新的经验.有些人可能学得慢一点,但我们都是可以改变的.

专家教你克服不良个性

其实很多想改变性格的成年人并不需要改变,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双面性,我们需要客观地去看待.潘慧凝说:的确,很多时候性格是不需要改变的,我们只需要完善.当然,如果性格过于极端与偏激,那么可能就存在着一种的人格障碍,这是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来调整.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因为我们性格中都会有弱点,偶尔会觉得自己做事情有惰性;性格中有些怯懦成分;处理问题会急躁;或感觉自己有时是心胸狭窄的等觉得这些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于是我们愿意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自己,试图找寻一种方法克服个性中的不良因素,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所改变,破茧成蝶.潘慧凝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些不良性格的克服方法,希望能帮你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感.

一、战胜和超越惰性的方法

1.充分意识到惰性的危害.

2.找出自身惰性的表现和根源,下决心克服安逸享乐的思想,培养坚毅的品格.

3.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科学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4.今日事,今日毕.

二、改变怯懦性格

1.克服怯懦个性,要从观念上强化自己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

2.在行动上改变自己,增强自信.

三、克服急躁

1.遇事三思而后行.

2.培养耐心、稳健的作风.

3.从容不迫、锲而不舍.

四、克服狭隘心理

1.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和思维模式,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体会他人的言行、态度.

2.善于悦纳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意识到个人自身的渺小,胸怀坦荡.

3.博学广闻.

4.学会宽容,学会以同情、博爱的态度来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