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观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32 浏览:32303

作者简介:刘娟(1983.07-),女,汉族,山东招远.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长春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三大特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与大学生就业观相关的理论,并结合这些理论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观的合理性,高校应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属于国家的高等教育,大学生自然就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大学生就业是实现自身价值和促进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不合理,过分注重个人的利益,反而忽视了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中许多重要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观主要特点

(一)主观主义严重.主观主义是现阶段大学就业观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学校,而校园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大学生总体上都比较缺少社会实践的经验,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受到教学影响,带有较强的主观认识.因此,大学生一旦面临就业问题时,通常很难对自身的职业观、岗位观和个人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很容易受到身边同学、教师或者社会舆论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突出表现就是“考公务员热”,由于公务员制度的明确和完善,公务员成为许多大学生争相竞争的岗位.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考的职位有11729,招录的人数是19538,但是报考人数就上百万,最终参考人数也有99万,最终比例是51:1,其中大学生报考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但是根据一些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并不是因为职业理想,也不了解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具体就业问题,比如工作的方式、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以及发展前景等,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合在这种岗位下工作,而是盲目的听从教师或者家长的意见,对自己的职业需求没有客观的认识,带有严重的主观主义.

(二)功利主义趋势.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具有严重功利主义性质.一些大学生择业和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经济收入的问题,只要应聘单位无法提供预期的薪资就会选择放弃该职业.由于过分注重功利因素,致使大学生忽视了自身的职业兴趣、个人的特点和能力、职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的大学生宁愿待业只为了从事高薪职业.正是由于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目前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的盲目和从众的现象,使社会上人才分配严重不平衡,也不利于大学生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人主义明显.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和自由,个人利益的获取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就业观的具体表现就是个人主义严重,以个人为中心,很多大学生待人接物时多数情况是以其自身为出发点.表现在就业上就是只考虑自身的需求,即单位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价值,而不是考虑自己能为给单位创造哪些价值,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能得到什么水平的薪资等.大学生明显的个人主义就业观,不只束缚了其就业的方向和选择,也导致其无法拥有长远的职业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大学生就业观相关理论

(一)劳动价值论.根据马克思著作《1844经济哲学手稿》对劳动价值的看法,他认为“劳动就是生命”,并将劳动作为人本质的特征,即“劳动是人的真正的本质特性”.但是就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的分工问题依然有待完善,目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还是以劳动为主.大学的参与社会劳动的形式主要就是就业,故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研究者应结合马克思主义中与劳动价值有关的理论,以引导大学生能树立科学长远的就业观.

(二)社会价值论.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道德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5].根据马克思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经历较长的历史考验,并牺牲个人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马克思主义主要研究的内容也是通过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探究个人发展的方向,进而总结出个人与社会发展相互统一的办法.从根本上来讲,大学生就业观中明显的个人主义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就业问题与社会整体结合,将就业视为个人的发展前途,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大学生个人的就业问题与社会的发展问题脱节,甚至形成对立的局面.因此,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价值的理论,可以有效地运用于纠正大学生就业观中个人主义,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三)实践理论.实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5]世界分为主观和客观世界,而实践就是两者的纽带,起着联系作用.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检验自身的认识是否正确和科学,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下大学生就业观中普遍存在主观主义,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没有通过实践来检验自身的就业观是否合理和符合各方面发展的要求,过分看重自身的主观认识,并以此作为职业选择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就成为必然趋势.

三、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就业理论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是将人作为发展的重点,而不是将物质或者经济作为发展的本质.而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价值理论还指出,人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性.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能仅考虑物质和经济层面的价值,应充分重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既要从自身的特长、兴趣和能力出发,也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将马克思就业理论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人们的认识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大学生就业观的树立应以实践为基础,从自身实践出发,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能力,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除了大学生的实践之外,高校也应通过一些就业的实践指导活动正确引领大学生就业观的树立.比如学校可以设置安排行之有效的就业课程,指导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情况有具体的认识,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企业招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条件.

(三)以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的引导鼓励大学生重视劳动,敢于创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明确指出了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理论在当下同样适用.目前世界发展处于全球化状态下,竞争和合作可以实现瞬间转换,而劳动则是其中恒定不变的因素,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生存.因此,大学生就业观应重视自主创业的观念,通过个人的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和需求的满足.同时,学校也应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高有用创业信息和创业办法,以此避免大学生创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范围公认的重要哲学思想,根据其劳动价值论、社会价值论和实践理论,大学生就业观中应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根据个人就业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择业.此外,大学生应具备创业意识,能通过自己劳动和努力创造更多的个人和社会财富.

(作者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