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口腔科门诊患者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759 浏览:58548

摘 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口腔科门诊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方法,达到较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心理问题,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让病人不仅身体疾病得到治疗,而且得到心理指导.

关 键 词:口腔科,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55-01

口腔科包括牙体牙髓病、拔牙、口腔修复等.口腔疾病的治疗是一项精确、细致、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而且具有疗程较长之特征,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无法避免的机体反应和并发症.特别是拔牙手术中常用锤子、凿子、挺子等等一些特殊器械,易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和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我科门诊于2010.9~2011.9年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实施围治疗期心理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以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0.9~2011.9年门诊前来就诊的600例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80例,女220例,年龄在5~75岁.根管治疗方法主要有消毒、冲洗治疗、充填治疗等.

2心理需求

根据研究分析,口腔门诊进行根管治疗的病人的心理需求大体包括以下内容:环境优美,医技高超;低收费,高质量的怎么写作;治疗时望医护人员能尽心尽力的呵护,给予帮助、同情和理解;希望尽可能得到无痛或微痛治疗;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口腔护理和保健知识.


3心理护理

3.1治疗前的心理护理:首先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护士面微笑热情接待患者,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病隋及病因,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要求,讲明治疗的必要性,不同材料的优缺点,治疗全过程所需要的费用及疗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推荐不同的材料,实事求是的讲明手术的相对性和局限性,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避免治疗后医生满意而患者不满意的情况发生.因为术前患者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对根管有害怕和焦虑情绪.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手术的不了解,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他们害怕术中疼痛,不知道术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导致怎样的后果.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手术前护理人员必须以亲切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从而产生安全感使患者放心,能够愉快地配合医生顺利进行治疗.

3.2治疗中的心理护理:临床发现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畏惧理,主要是害怕疼痛.对于过于紧张的年老体弱、儿童患者,在治时允许家属陪护身边,以缓减心理压力.操作前要耐心解释治疗中可出现的情况,并讲明治疗中的预防办法.由于每个人的痛阈值不同,能横向比较,讲一些伤害患者自尊心的话.对于儿童患者,要多表扬鼓励.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四手操作,动作要轻柔,尽量采取麻醉进行无痛治疗.为防止因为痛疼而发生的意外,术中应密切观察者的脉搏、血压,轻声告知治疗进程,及时提醒患者放松,医、护、患要配合默契.

随着手术的展开,吸唾器发出的“滋滋”响声,金属器械与牙体的撞击声及“锤击劈凿”所产生的不适,均可能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面色苍白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在术中除了做好配合工作外,还应细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加以及时疏导,可以向患者介绍手术进展情况,讲解术中出现的一些轻微不适是正常现象,鼓励患者要坚强,或讲一些其他轻松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直至治疗顺利完成.

3.3治疗后的心理护理:患者治疗结束后,稳定患者情绪,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预备根管或根管充填后可能出现应急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并根据治疗进程告知患者下次复诊时间,这样患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减轻下次手术的心理压力.

牙髓治疗后的牙齿抗折断能力减低,容易劈裂,所以治疗后,嘱患者避免咀嚼硬物,最好行全冠修复.教给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口腔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叮嘱患者定期做口腔检查,牙齿沽治、防止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讨论

实践表明,从心理角度对口腔科患者分别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心理护理如同一剂安慰药,不但使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病痛得以康复,并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和医患关系,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我们还体会到,护理模式的转变更加适应新时期医疗形势的需求.以良好的语言修养与患者交谈时,若态度诚恳、和蔼、耐心、积极,可使他们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从而提高疗效通过对本组病例实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患者不仅顺利的接受了治疗而且加深了对医护工作的理解和谅解,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随着新的护理模式的转变,将过去的单纯护理疾病转变为对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不仅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将过去的单纯护理疾病转变为对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全方位的关怀,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理疗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