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历史就是最好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36 浏览:57083

摘 要: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和江阴市及其所辖乡镇的地方历史,就新课程教学背景下乡土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一探讨,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弘扬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关 键 词:历史教学;教学资源;乡土历史

历史新课程的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后者的乡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是学生所在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包含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等诸方面内容.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明确要求学校积极拓展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尤其要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功能和作用.笔者认为乡土史教学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手段,身边的历史就是最好的历史.本文试结合江阴市及其所辖乡镇的地方历史,就新课程教学背景下乡土史教学的突出功能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以求对乡土史教学有所裨益.

一、乡土史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年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中学生重视和喜爱,原因之一是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用处,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因离我们太远而感到枯燥无味.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可以被复原.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讲授一些地方史知识则可改变空间上的遥远,并由此缩短时间上的距离.因为人们对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至山水草木等等,都怀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这样,教师在讲授涉及家乡的史事时,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

例如在必修一第2单元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补充太平军在江阴华士周边地区痛歼八百“洋队”的英勇事迹.在必修一第3单元第4课“新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讲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时可讲述江阴要塞士兵起义和江阴船工完成渡江任务的英雄事迹.在必修二第2单元第2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教学时,可适当介绍江阴的近代纺织业民族资本家祝丹卿、吴汀鹭及他们筹建利用纱厂的艰难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上的“实业救国”思潮.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得到了历史的感受,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使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自己家乡的历史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课堂上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习时的联想.学生由地方史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逐渐迁移到整个历史学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养成,就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二、乡土史教学是传统知识课程资源的必要和有益补充

虽然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包含必修和选修)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涉及面很广,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异极大,要求历史教科书将各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都完备无缺的包含进去是不现实的.历史教科书只能反映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史实和规律,许多历史的空白点,只能由乡土史教学来弥补.

例如在实施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江阴市博物馆,进行有准备有目的的研究性学习.以博物馆展览的江阴历史上的石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织品等为实物原型,由小及大,以近及远,让学生在精彩绝伦的家乡艺术品享受中了解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演变的历程并深刻感悟我国古代手工业的领先和辉煌.例如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这一模块中重点讲述了黄河流域的二里头文化和长江流域上游的三星堆遗址,教师在讲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江阴土地上文化遗址的概况.在距今7000多年历史的江阴祁头山马家浜文化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陶片,是古代先民祭祀时使用的.在距今5000多年历史的江阴城西石庄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石刀、石斧、石镰、石矛及制作精美的玉器.通过穿插讲述这些内容可使学生感受到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在远古时就有悠远灿烂的文明,从而对中华大地的悠久文明有一个更整体的认识.又如在讲必修一第1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的地方政治制度时可向学生简单介绍业江阴的历史沿革.商朝晚期江阴一带为古吴北境.周朝时属吴国的延陵.春秋战国之交,因越国灭掉吴国遂属越国,后楚灭越又归入楚国版图,楚相黄歇(春申君)受封于此,江阴故有“春申旧封”之说.秦时属会稽郡的延陵乡.汉高祖时改制为毗陵县,又设县境东部土地为暨阳乡(这是江阴称作暨阳的开始).西晋时升格为暨阳县,南朝梁时废暨阳县,置暨阳郡,因郡治地濒长江以南,故名江阴(江阴之名自此时始),后梁敬帝以江阴郡建江阴国,曾延续32年.自隋、唐迄元,江阴为县、为望、为军、为州、为郡、为路、沿革不常.明洪武时改州为县,自此以后,直至清末,江阴县的名称未变,隶属常州府.通过对家乡历史沿革的简要介绍,学生初步弄清了“江阴”的由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对课本相关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乡土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不是把现成的知识认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教师要做学生头脑里火种的点燃者.这就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促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历史故事讲演、乡土历史遗存参观、乡土历史照片和实物收集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要求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例如我们在处理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这一课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宣王”,孔子像穿戴帝王服饰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参观考察江阴市区人民路的文庙.可设计以下问题:1.江阴文庙的棂星门有何含义?2.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为何大成殿外栏杆上有龙的纹饰?3.为何在文庙外墙上写有意为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轿下马的文字?4.为何孔子会被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尊崇?他生前不是皇帝而逝后地位为何却等同于皇帝?

通过实地考察、主动探究这种形式学生感受体会到历史学习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重要性.乡土课程资源是学生身边的历史,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可使学习者主动将现实与历史进行“对话”,使现实情景与教材知识相互印证,了解其渊源,比较其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乡土史教学是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江阴历史上有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素材和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并发挥其思想价值.

如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可讲说江阴学生都略有知晓的江阴先贤徐霞客远游八方,攀山探源,勘校地理古籍,撰写游记随笔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千古奇人”徐霞客的“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高尚精神.在讲述必修三第2单元第4课“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介绍现存江阴中山公园铁佛寺内神奇的“心经碑”.又如在讲必修三第3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可补充江阴历史文化名人、新文化运动闯将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和贡献.通过补充以上乡土史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家乡江阴在古代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众多文化艺术瑰宝;在近代历史上也出现了一大批开时代风气之先河的伟大思想家,他们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人文精神财富.

爱乡才能爱国.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材料,切实搞好乡土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乡土历史生动具体真实,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千百年来,英勇的江阴人民继承了抵御外侮、抗击的光荣传统:从明朝江阴知县钱勇击倭寇到阎应元、陈明遇誓死守城八十一天再到朱松寿的抗日传奇.通过学习这些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学生会进一步感知到江阴人的“民性刚”,他们从家乡的光荣革命斗争中受到教育和鼓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会在学习中潜滋暗长,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培养,是空洞说教所无法替代的.

总之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分挖掘乡土课程资源,有效开展乡土历史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学习、感受过程、注重探究、强化实践的学而有趣、学而有获的新路子.在教与学双向互动过程中,师生共同去体验去感悟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在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历史课真正在人文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上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