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可持续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52 浏览:106357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方法,在分析当前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应创造有利于高精尖竞技装备研制的环境;形成顺应奥运会周期的研发周期;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应与大众体育用品形成连动的发展局面;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拓展竞技装备的优势领域;发展国产竞技装备的国内、国际使用人群.

关 键 词:竞技器材装备;奥运会;研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030-03

1当前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1.1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趋于深化在1995年颁布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就指出: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奥运争光计划中的关键作用,等对选材、训练理论、素质体能、技术战术、营养恢复、生理心理、训练手段、场地器材实行系统研究,开发出一批新的成果[1].纲要中这段文字表达出科技可以为竞技体育领域的一切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其后出台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又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等对全局性、关键性、前沿性、基础性的研究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力争在国际体育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2].其理论意义在于适时地指出了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科技不仅可以为竞技体育怎么写作,这些科技成果本身,也是印证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为国争光的重要方面.可见,我国对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作用的认识已趋于深化.

1.2竞技器材装备在竞技比赛、训练中的作用日渐显著竞技器材装备对于竞技比赛的作用日渐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面对当今竞技比赛日趋激烈,人类有限的体能在不断攀升的成绩面前越来越难有突破,竞技器材装备作为提高成绩的可借助因素的作用逐渐加大.二是当今运动员训练日趋科学化和有针对性,各类辅助训练的仪器和器材为科学训练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和手段.三是竞技比赛的激烈化、高难度化,使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运动服装、护具等竞技装备的安全保护功能,对于运动员减少伤害事故的作用更为重要.四是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国际赛事要适应当今体育比赛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赛事的组织和运作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快速、准确、高效,必须有先进的竞技器材装备(如各种竞赛成绩非人工的裁判传输装备、竞赛信息管理设备)为平台和基础.提高我国在国际比赛中的综合竞争实力,是“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任务.

1.3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的背景行业――体育用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体育用品的生产大国,国内有304万家生产不同体育用品的企业,全世界有65%的体育用品产自中国[3].虽然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为主,在高技术含量的竞技器材装备研制方面普遍较为薄弱,但毕竟有相当大的社会力量在从事与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经营.同时,体育用品企业要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单纯依靠目前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以及低水平的模仿制造,将很难应对日后的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加剧.作为体育用品的一个分支,竞技器材装备对性能质量和科技含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体育用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无疑将给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


1.4我国运动员对竞技器材装备自主研发存在较强的需求实践证明,依靠“舶来品”也存在许多弊端.一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如我国在悉尼奥运会时购写的鲨鱼皮泳衣,长野冬奥会购写的活动刀头滑冰鞋等,都由于运动员不适应这些进口器材而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二是未必能获得最精良的器材装备,如射击名将王义夫曾谈到:如果不是世界级运动员,国外厂商是不会把最好的卖给他的;三是高额支出影响运动队正常训练比赛开支,如在一次自行车拉力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进口自行车频频发生爆胎让教练员愁眉不展,因为队里仅有几辆进口车而且配件不足[4].我国运动员购写使用进口器材装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从另一方面也显示我国运动员对自主研发的器材装备有较强的潜在需求.

2我国竞技装备研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家对竞技体育科研开发的政策优势“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都从宏观角度阐明了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对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意义,描绘出加强竞技体育科研开发的总体规划.这无疑对竞技体育领域诸方面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然而,具体到竞技器材装备研发领域,如何形成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有效组织管理体制和研发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培育和发展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科技力量.解决好这两方面问题,竞技器材装备研发才能充分利用好国家对竞技体育科研的支持政策.

2.2如何实现奥运争光效益与市场发展效益的有机协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竞技器材装备研发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必须兼顾到其市场效益.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局部的、短期的突击攻关型研发也许可以通过行政拨款来支持,但对于竞技器材装备的整体领域和持续性研发过程而言,行政拨款只能是杯水车薪.以发展的眼光看,这难以实现其奥运争光效益的最大化.兼顾市场效益,不仅使竞技器材装备研发具备更优越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其效果最终也将体现在奥运争光的效益上.然而,由于高性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成本巨大,而使用范围主要集中于一部分优秀运动员和高水平的赛事.这种高成本、低产出的研发显然不利于其长期发展,这也是目前高端竞技器材装备研发在体育用品业领域“曲高和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使竞技装备研发在保障奥运争光效益基础上,提高市场效益,是保持竞技器材装备研发可持续发展应解决的重要课题.

2.3如何提高相关行业部门对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重视度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制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与其相关的行业协会就有中国文体用品协会(运动器材)、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运动服装、护具等)、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各种球类等)、中国鞋帽工业协会(运动鞋等)、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钟表协会(竞赛计时器等)以及船舶、汽车、兵器等行业协会[3].在这些行业中,连体育用品都并非他们的主导产品或研究主项,那么对仅属于体育用品一部分的竞技器材装备的重视程度就更有限.可以说,竞技器材装备只能是这些行业领域的边缘产品.而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制要保持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这些行业在其相关的竞技装备产品上投入更多的人员和经费,有的则需要几个行业领域共同协作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如何提高上述行业对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重视程度和协作力度是又一关键问题.

2.4着力改变国内竞技器材装备研制人才匮乏的局面竞技器材装备研发人才的完备,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量”,即应有相当数量的研制人员以应对如此广泛的研究领域;二是“质”,这包括人才的知识结构、研究队伍整体的学科结构是否合理.从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发特点看,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以及各学科人才完备的科研队伍才符合这个“质”的要求.就我国目前情况,无论是体育用品企业还是体育科研所,从事竞技装备研发的人才处于非常稀缺的状态,相关人才连“量”的标准都达不到,“质”的要求就更无从谈起.

2.5扭转运动员选择竞技器材装备的现状和固有观念目前,进口器材装备在使用性能上有其明显的优势,运动员选择进口装备是为了比赛出成绩,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国内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制生产而言,我国运动员是其基本的需求人群,缺乏最基本的需求无疑会给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发形成严重的制约.此外,由于长期使用进口装备,运动员对国内、外器材装备的性能质量常会作比较,从而会形成“进口货优于国产货”的观念.这种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扭转的观念,也是阻碍国内竞技器材装备研发获得“用武之地”的重要因素.

2.6应对国际竞技器材装备更新节奏加快的态势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运动员对竞技器材装备的更高要求,以及各体育用品制造商为争夺市场,使当今竞技器材装备更新的速度呈上升趋势.这种更新不仅是款式上的,更实质的是性能的不断超越.例如在自行车赛场上,80年代初出现了用硬塑料制作的盘式车轮,比起老式自行车来,减小了车轮在行进中产生的阻力,但它与90年代之后以碳纤维材料制作的辐板式车轮相比,却又相形见绌.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巨人公司又推出了“超III型”自行车[6],其降阻性能更为优越.又如近几届奥运会中,新型游泳衣频频推出,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大力士”泳衣,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出现了“S2000"的新型泳衣,2000年悉尼奥运会则出现新型鲨鱼皮泳衣.同时,由于信息和商业的全球化,使各国先进的竞技器材装备不仅提供给本国运动员,还能够向其它国家出售.如在悉尼奥运会中,刚面世不久的新型鲨鱼皮泳装就被27国选手所使用.那些国际体育用品制造商,借助其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经济实力,纷纷不断推出更新型的运动器材装备,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抢占更大的市场.我国竞技器材装备更加缺乏竞争力,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市场份额、经费和研究基础),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7如何突破国际竞技装备领域的品牌割据除了竞技器材装备领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对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会形成阻碍,那就是在国际竞技器材装备领域长期竞争和发展形成的传统优势品牌的市场割据.即某一品牌在某些竞技器材装备领域具有优势,或几个品牌共同占据某一领域的运动装备市场.例如,NIKE的篮球服装、器材装备、ADIDAS的足球装备、SPEEDO的游泳装备等,都具有较强的行业品牌优势,而网球器材则被WILSON、PRINCE、HEAD等品牌瓜分市场.这些国际体育用品公司形成自己品牌的优势范围,一方面是凭借其不断创新的产品性能优势;另一方面则依靠长期商业运作,如聘请体育明星做商业广告、为知名运动员提供或单独研制运动装备,为相关赛事提供大量赞助等,使其品牌在优势领域的地位更为稳固.后来者很难跨过这些优势品牌的竞争门槛,更为重要的是,运动员对知名品牌的认同,也不利于其接受新品牌器材装备.我国的竞技器材装备要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在提高器材装备性能的基础上,突破国际上竞技器材装备品牌割据这道屏障也是十分重要的.

3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1走高层次发展道路――创造有利于高精尖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环境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行业政策上,应引导相关体育用品企业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使竞技器材装备研制具备良好的产业环境.同时,应加强体育用品领域加强打击检测冒伪劣产品力度,营造自主创新的产业氛围.对于竞技器材装备研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研制单位和个人,应制定大力度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领域的科技力量参与竞技器材装备研制.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条例,加强竞技器材研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仿冒行为给研制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科研积极性的挫伤.

3.2形成顺应奥运会周期的研发周期竞技器材装备研制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制定合理的研发目标和合理的研发周期.许多国家研发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竞技装备研发都是以某类大型国际赛事周期相协同,这不仅使其研发成果效益最大化,恰当的研发周期也有利于其进行充分的科研积累,从而能源源不断推出新成果.奥运争光战略我国竞技体育工作的主导,因此竞技装备研发总体上可以顺应奥运会的周期.在一个研发周期中,应把奥运会器材装备作为研究工作重点,并兼顾该周期中其他国际比赛的参赛装备.而下一个周期则可在先期研制的基础上开发新品,逐步提高研发的起点.竞技器材装备研制开发保持研发周期和节奏,不仅是顺应竞技体育比赛的需要,对于其本身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3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应与大众体育用品形成连动的发展局面“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体育工作的两大战略,两者是连动发展的关系.在此背景下,竞技装备与大众健身器材连动发展无疑是顺应我国体育发展的大趋势的.竞技器材装备的某些研发技术成果和生产工艺在适宜推广的条件下,都可以用于大众健身器材的制造.籍此开发出高质量大众体育器材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又有助于支持新的技术创新.竞技器材与大众健身器材的连动发展既适用于某个企业,也适于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大行业领域.

3.4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拓展竞技器材装备的优势领域竞技器材装备研制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即改变亦步亦趋地跟在国外先进研发之后,依靠模仿进行竞技装备制造的现状.否则,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背景下,竞技器材装备领域将会被一些国际体育用品企业更牢固地把持.就目前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现状,要实现全面赶超显然不现实,但可以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优势领域,努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优势领域.

3.5发展国产竞技器材装备的国内外使用人群充足的市场需求,是竞技器材装备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扩大竞技器材装备的国内、外的使用人群.可以利用明星运动员的示范效应,来扩大国产运动器材装备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例如,通过为知名运动员独立设计器材装备,一方面有利于运动员取得更好成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产器材装备被更多运动员接受.此外,可以通过商业赞助、品牌运作等手段,将我国的一些优势竞技器材装备向国内外市场推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我国竞技装备研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表现在: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家对竞技体育科研开发的政策优势;如何实现竞技装备研发的奥运争光效益与市场发展效益的有机协调;如何提高相关行业部门对竞技装备研发的重视度;如何改变国内竞技装备研制人才缺乏的局面;如何扭转运动员选择竞技装备的现状和固有观念;如何应对国际上竞技装备更新节奏增快的态势;如何突破国际竞技装备领域的品牌割据.

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走高层次发展道路、创造有利于高精尖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环境;2)形成顺应奥运会周期的研发周期;3)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应与大众体育用品形成连动的发展局面;4)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拓展竞技器材装备的优势领域;5)发展国产竞技器材装备的国内外使用人群.

4.2建议1)根据奥运战略的需要,确定竞技器材装备研发重点.

2)培养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核心部门.在现有科研院所中,培养和发展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核心部门,由该部门组织、吸纳各类专业科研人员,形成长期或短期的科研团队,有重点地进行竞技器材装备攻关(如针对奥运会参赛装备或处于研制空白的器材装备).同时,发挥核心研发部门的凝聚效应,吸纳全社会分散的、潜在的科研力量,从而使外行业的科技资源在竞技器材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3)促进企业对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发投入.

4)注重竞技装备研制人才的培养.

#30340;研究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3(1):117-121.

[4]李长云.自行车运动需要什么[N].人民日报,1999-12-01(第8版).

[5]陈云开.利用市场机制完善制,实施奥运战略的制度创新[J].体育科学,2002(3).

[6]张筠.美国人争夺奥运金牌的秘密武器[J].科学与生活,2001,10:12-1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