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做好留守儿童家长工作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651 浏览:109342

[摘 要]留守儿童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无法改变留守的现实,也无法解决留守家庭的现实困难,那么正确指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与留守儿童家庭沟通,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建立留守档案、开通心理咨询渠道、共享教育资源、提供适时援助等都是一些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只要教师具有高级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理解、平等、真诚,走近家长,读人心,读社会,会倾听,一定能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使留守儿童的世界充满阳光.

[关 键 词]留守儿童;家长工作;心理健康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0%,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0%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44.4%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7%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这些孩子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留守儿童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无法改变留守的现实,也无法解决留守家庭的现实困难,那么正确指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与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那么,留守儿童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家长的工作呢

1 建立留守档案

在开学初,幼儿园各班级通过填写家庭联系册、家庭问卷调查、家长会、家访以及其他途径掌握了解班级中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从中再筛查出留守儿童对象,逐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指导.而建立较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对于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用.我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样式如下:

2 开通心理渠道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从心理上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背”上留守儿童的“名声”.社会上有大量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将留守儿童定义为时代的产物,归纳进“弱势群体”,太多的关注和议论使部分家长存在心理顾虑,以至于在正常与他人交往时或入园之后,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受到他人的歧视或欺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说自己是留守儿童,认为留守儿童是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人,从小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有的是怕老师因为孩子是留守儿童不给予孩子关心或照顾等等.这些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家长个人心理上对“留守”的拒绝和对孩子的保护.主要表现为:不太愿意填写老师发放的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不乐意参加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专题讲座,不乐于参加幼儿园组织的留守儿童“亲情弥补”游戏活动等.在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尤其以祖辈的这种心态最为突出.

“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那就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思考别人的问题是做好留守儿童家长工作地基础.要想做好留守儿童家长的工作,同理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既会教孩子又会帮助家长,能与家长沟通的教师才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既能同理学生又能同理家长,教师能和家长形成共识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家长身上所存在的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先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入手,从“心”入手是开展工作最关键的第一步.主要策略如下:

2.1 积极开通幼儿、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幼儿园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让大家正确认识留守儿童问题,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后,使教师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科学化,从而有能力建立幼儿园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2.2 沟通是最优先的事.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网络沟通都是途径和方法.日常工作中,教师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利用来园、离园时间、的形式、家长会、家教知识宣传栏、网络聊天等,及时与家长沟通,亲切地与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加强心理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园信息,并注意留意家长的性格、心理状况、家教观念等,做到对家长情况心中有数.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感受到集体中老师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教师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传递给家长之后,一般会解开这部分家长的顾虑和心结,向老师敞开心扉.打开了第一个大门,教师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幼儿园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引导和教育.

2.3 关注留守儿童,实施科学教育,落脚点在幼儿,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掌握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当教师摸清班级留守对象后,根据实际情况投入一定的精力去观察了解这些孩子,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孩子个性特征、性格爱好等.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享受着与同伴交往的快乐,获得了家庭之外的幸福体验,在和谐的集体中身心健康成长.

3 共享教育资源

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很多的,因为心理问题导致智力发展、身体发育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其他儿童有很大的差距和不同.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笔者对黄冈老城区留守儿童调查和反馈的信息,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观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80%以上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善于与人交往,不独占、不自私、独立能力强,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智力发展正常,与其他独生子女或非留守儿童并无差距甚至发展更好.幼儿园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鲜活事例,让其他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共享这些教育的资源和成功的家庭育儿经验,给广大家长提供借鉴和启示.育儿经验交流会,让家长的现身说法:举行班级家长培训会,让家长介绍教育方法;幼儿园家长学校专题交流活动或举办育儿成功经验交流专刊,让家长主动参与学习;邀请优秀家长担任教育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给孩子们上课等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效果最大化.

4 提供适时援助

“留守儿童”是社会现实,是有别于非留守儿童的较特殊的群体.家庭环境、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自身发展、生活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使不同的孩子有着各自的发展空间,使不同的家庭需要不同的“援助”策略.尤其是在留守儿童中有一些“特殊儿童”,他们有的明显表现为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缺乏安全感等;有的自私霸道如专横跋扈,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等等.而造成这些特殊儿童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和监护人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不同的“援助”方法,目的在于指导和帮助家长建立亲子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儿童获得健康发展的机会与条件.

4.1 观念上的“援助”.人最难改变的是观念,尤其是老年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由于孩子年龄小,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于是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可怜,对孩子给予无限关爱,把一切事务都包办下来,过分保护和溺爱,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也有的老人从安全原因出发,觉得孩子在自己手上责任重大,万一有什么事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于是对孩子的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不准外出玩耍,缺少正确引导.说教、包办、溺爱、过度保护等等.

针对这些家长的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家长学校组织专题讲座的形式,从理论上对家长进行引导,从为孩子健康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案例进行剖析.②以年度评选“优秀爷爷奶奶”、“优秀爸爸妈妈”的形式,表彰科学教子的家长.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具有科学家教理念,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③教师针对问题、针对个体,采取一对一专门指导.观念上的“援助”是最根本的、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援助.

4.2 方法上的“援助”.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家访或,提醒孩子的父母,如果他们都外出,则要更注意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不能相距太久,经常用或其他形式与孩子进行交流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如果是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则要注意弥补另一半亲情对孩子的影响,可以利用节检测日增加相聚的次数.有的家长因独自带孩子,缺少教于的方法,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教培训活动、经验交流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等,让家长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导致孩子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有的还可以让家长随时来园,参与孩子的活动,既增进亲子关系,又学习观摩教师的教育方法.

4.3 情感上的“援助”.虽然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可能在智力、非智力因素上与其他非留守儿童无太大区别,甚至有过人之处,但是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正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期,他们对父母关怀和爱护有着强烈的需求.早有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或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孩子情感上的缺失,教师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商讨,征得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志愿者家庭,非留守儿童的家庭充当志愿者邀请留守儿童到家做客或小住,班级为单位集体出游等,以弥补孩子感情上对父(母)亲的缺失;另一方面让留守儿童的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幼儿园专门组织的留守儿童亲子活动.目前社会上比较认可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就是非常好的情感弥补形式.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一项最常规、最复杂、最难做也最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只要教师具有高级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像感受自己一样感受家长的内心世界,尊重、理解、平等、真诚,走近家长,读人心,读社会,会倾听,一定能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使留守儿童的世界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