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医心身疾病治疗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623 浏览:129667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9-106-02

健康这一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不同医学模式,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这一定义已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具有躯体症状和表现的一类疾病,并伴有肯定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心理疾病在病因学上重视心理是因素在疾病产生和变化中的作用,认为“即使单纯的生物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心理因素的参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对复杂疾病的深入研究,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认识,对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很早就有记载.中医理论中的“形神合一”、“整体观念”、“情志与五脏相关”等学说都蕴藏有丰富的心理医学理论和思想,并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与预防等方面,其科学性有效性也得到公认.

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心身合一论”、“脏腑相关论”、“阴阳五行学说”.如《内经》所言:“主则明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精辟地阐述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是中医的心理病理学.《内经》又指出:“人之有生也,有阴有阳,有短有长,有柔有刚.”因此中医的心理生理又具有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特点.

心身疾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多有较好的疗效,但轻易因情志因素复发.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当可由实转虚,最后阴亡或阳亡而终.另有少数患者可因剧烈的情志刺激、气血暴逆或气血暴脱而精去神亡.


心身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肝的疏泄失调而引起的刚柔不能相济,表现为气血阴阳失调.

病机演化: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及脾肺,终必及肾.治疗应柔以制刚,刚之治柔,使其刚柔相济,心平气和.具体方法为,肝疏泄太过而致刚证者用柔肝法抑制其疏泄,肝疏泄不及而致柔证者用疏肝法增强其疏泄,即《内经》所言“用辛补之,用酸泻之”形成刚柔的辨证论治方法.

心身疾病重视的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强调的是“心”“身”同治.除了运用生物医学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祛除身躯不适外,合理的心理疗法的使用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依据中医学理论创造和发展了多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疗法,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实践检验后也得到了肯定.以下就简要概述中医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1中医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1.1以情胜情疗法以情胜情疗法是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的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常用的有怒胜喜、思胜恐、喜胜悲、悲胜怒等.

以情胜情疗法源自《内经》,是依据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创造的一种心理疗法.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主管体验,是脏腑功能的具体表现.七情太过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后代医学家在次基础上发挥使用,积累大量成功的中医心理治疗检验.如宋金时代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主张:“悲可治怒,以怅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治悲,以虐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治喜,以迫遂死亡之言怖之,怒可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治恐,义虑此忘彼之言夺之.”以情胜情疗法,一般以精神因素在疾病中的发生发展中占主要定位而身形病变不突出者为宜.同时要注意刺激的程度,用做治疗的情志刺激,要超过压倒治病的情志刺激,但又不能太过.总之,以情胜情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理论和实践的一项创举,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中医心理治疗学的具体运用.

1.2语言开导疗法语言开导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取语言交流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治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此法,故其运用范围极广,是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灵枢•,贼风》云:“其祝而已着,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着,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已也.”这就是古代的祝由疗法.所谓祝由即祝说发病的原因,为患者实事求是的分析发病的原因及发病的机理,提出对患者有利的观点,启发患者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治疗方法实际上也是以语言开导为主的一种心理疗法,与现代人的认知疗法如出一辙.

1.3顺情从欲疗法顺情从欲疗法又叫做顺意疗法,指顺从患者的意念、,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已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疗法.主要运用于情志意愿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荀子》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勿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说明每个人的基本是生而具有的.物质决定精神,对于这正当而必要的生活不能得到满足所导致的神志病变,仅用劝说开导,移情易性是难以解除患者心理疾苦的.所以有“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灵枢•,师传》)之说.因此,“顺情从欲”是心理治疗的必要内容.当基本生活得到满足时,神志病变就有可能得到向俞.

1.4移情易性疗法移情易性疗法也就是转移注意力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心理疾病的方法.《续名医方案》曰:“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字俞.”《灵枢•,杂病》曾有这样的记载“岁,移草词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以.”上面说的就是用大惊得方法治疗一般的呃逆不止,这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心理治疗方法.心身疾病病理过程中,一些导致或影响疾病的境遇或情感因素,常成为患者心身功能相对稳定的刺激灶,其反复作用于心身功能,使之日趋紊乱.对此,可借助移情易性转移注意疗法,有意识的转移患者的注意中心,以消除或减少它的劣性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结语

心身医学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立足点既是必须实行心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以躯体治疗为基础,心理治疗为主导进行综合治疗,并强调心理咨询、精神卫生和早期心身保护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