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支持和质量的相似度检测作用评价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03 浏览:16001

【摘 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之间关系中是否起到相似度检测作用,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生存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和“TDL生命质量测定表”,对443名安徽省各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男、女教师主观支持和生存质量的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受到自我效能感的相似度检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等因素的相似度检测效应对生存质量产生作用.

【关 键 词】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生活质量;评价研究;学生保健怎么写作

【中图分类号】R395.6G4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6-0541-03

生存质量是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生存质量是指个体与对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已有研究发现,生存质量除受到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更多的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一方面社会支持对应激起到缓冲作用,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2].有调查发现,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等有显著性的关联[3];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存在广泛正相关[4].社会支持作为一个作用于个体的外因,良好的主客观社会支持提高生存质量可能会通过其他内在因素的相似度检测影响才能实现,而自我效能感可能是其中主要的因素.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由于自我效能感在人类自我调节中的中心地位,其在身心健康领域的应用性研究也得到了普遍重视.

本研究拟探讨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之间关系中是否起到相似度检测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生存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安徽省4个地区中小学教师443名作为对象,收回有效问卷405份,其中男性153人(37.8%),女性252人(62.2%);农村教师174人(43.0%),城市教师231人(57.0%);中学教师102人(25.2%),小学教师303人(74.8%).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6岁.工作单位在县城及以上地区的属于城市教师.

1.2研究工具


1.2.1社会支持的评定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共包含10个项目,分别涉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总分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一致性在0.89~0.94之间[5].

1.2.2自我效能感的评定采用S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修订版,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GSES为单维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中文版的GSES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10个项目与总量表分之间的相关在0.60~0.77之间[6].

1.2.3生存质量的评定采用汤旦林等编制的“TDL生命质量测定表”,包含16个项目,分别覆盖生命质量的5个主要方面,即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尽责能力及自我健康意识[6].

1.2.4相似度检测作用检验目前认可的检验是否存在完全或者部分相似度检测作用的步骤一般为:首先,求相似度检测变量在自变量上的回归;第二,求因变量在自变量上的回归;第三,求因变量在自变量和相似度检测变量上的回归.在第1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显著影响相似度检测变量;在第2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在第3个回归方程中,相似度检测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同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值)减弱.上述条件如都能满足的话,则存在相似度检测变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如在第3个方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减弱为不显著,则存在完全相似度检测作用;如果影响仍为显著,则为部分相似度检测作用[7].

1.3施测和数据分析使用3个研究工具,在2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期间对研究对象进行集体施测,所有数据收集在4d内完成.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主要数据分析方法有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

2.1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对可能影响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的人口学特征进行t检验,主要涉及性别、工作所在地、年龄、学校类型等方面.表1显示,在主观支持和生存质量总分上,男性和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主观支持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生存质量得分高于男性.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大于35岁的教师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均显著高于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知,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社会支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2.3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之间关系的相似度检测作用检验先以社会支持3个因子分作为自变量,以自我效能感得分为因变量,考察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上的回归效应,结果见表3.回归方程显著,F(3,401)等于7.869,P<0.01.其中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其次,以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以生存质量为因变量,考察生存质量在社会支持上的回归效应,结果见表4.回归方程显著,F(3,401)等于6.059,P<0.01.其中主观支持分对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最后,以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分和自我效能感得分为自变量,以生存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回归方程显著,F(4,400)等于14.847,P<0.01.其中自我效能感对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主观支持分仍对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影响程度下降,由第2个方程中0.158降为0.114,而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则减弱为不显著.通过3个方程的检验,根据前面的标准,可以得出如下判断:主观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受到自我效能感的部分相似度检测作用,支持的利用度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完全相似度检测作用.

3讨论

研究表明,男性主观支持的得分高于女性,这与杨昌辉[8]对大中小学教师研究得出的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的结果略有不同.本次研究只是针对中小学教师,男性教师在可能存在的工作和家庭冲突中,往往能更好地去从事职业工作;而女教师不仅需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同时还要更多地承担照顾家庭的任务,可能这种状况使得她们能感受到的支持较少.本研究发现,女性的生存质量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虽然女教师面对的家庭和工作冲突可能更多,但是中小学教师在角色定势中往往更适合女性,女教师所能体验到的生存状态可能优于男教师.

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是农村教师显著高于城市教师,社会支持总分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于主观支持.这可能与2个群体在各自生活环境的社会地位不同有关.在农村,作为工资相对有保障的中小学教师,生活压力较小,受到的尊重、支持较多,自身的价值感相应会较高;而在城市,中小学教师的这种优势显现不出来,相反还有很多教育改革以及升学等方面的压力,这势必影响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表现.

年龄大于35岁的教师在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均显著高于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差异也主要来自于主观支持的不同.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一方面事业刚刚起步,有的还处于对教师的职业的适应期,所能感受的被尊重或重视的程度肯定不如年长的教师.同时由于教龄的增加,年长的教师生活阅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形成较为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更有效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使得其对自己较有信心.本研究结果与李永鑫等[9]的调查一致.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程度最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之间有更为直接的关系.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受到自我效能感的相似度检测作用.也就是说,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是间接的,需要通过自我效能感才能发挥作用.说明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生存质量,不仅要为这个群体提供主客观的社会支持,在物质上提高教师的待遇,在整个社会提倡一种尊师重教的风气,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教育引导以及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使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能力判断也更积极.需要说明的是,自我效能感在主观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关系中只是起到部分相似度检测作用.这就意味着,可能在社会支持对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4参考文献

[1]WHO.ThedevelopmentoftheWHOqualityoflifeassesenttnstrument.Geneva,WHO,1993.

[2]GRGINLK,LACKOVIC-GRGINK,DEKOVICM,etal.Socialsupportandself-esteeminunemployeduniversitygraduates.Adolescence,1996,31(123):701-707.

[3]王艳芝,龚蓉,王欣.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4):342-343.

[4]黄俭强,陈琪尔,舒小芳.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725-726.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定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29.

[6]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98-99,187-188.

[7]BARONRM,KENNYDA.Themoderator-mediatorvariabledistinctionin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JPersonSocPsychol,1986,51(6):1173-1182.

[8]杨昌辉.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35-38.

[9]李永鑫,杨渲,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科学,2007,30(4):952-954.

(收稿日期:2008-01-2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