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工程师大国有多远?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81 浏览:143725

2014年,我们记住了一个叫罗阳的人.

我们记住他,是因为“辽宁号”.但是如果进一步问你,他在“辽宁号”上是什么身份?你知道吗?

科学家?不对.军人?更不对.

罗阳是一位工程师.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进一步说,是科技人才的竞争.

再进一步说,其实是工程师的竞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强对科技、教育和人才的重视程度,陆续出台了众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1995年,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实现科教兴国,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2002年,首次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并于2007年,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因为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人才结构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短缺,一方面是不断上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人力资源队伍长期不够适配,已经变成了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长所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

这其中,工程师,就是中国人才结构中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性短板.

中国工程师队伍现状

工程师,是指那些在工程专业领域,使用科学知识来驾驭技术以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为职业的人.

据统计,中国现有工程师210万人,每年还有200多万的工科毕业生,但是在2012年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合格科学家和工程师”指标,在142个国家中仅排第33位.如今,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相当于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培养出来的工程师的总和,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高端工程技术人才,更是出奇地短缺.据《财富》杂志2012年公布的数据,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在印度,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超过其总数的70%,而中国只有16万,还不到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10.

加入WTO以来,中国参与世界竞争日益深入,不断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为了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中国亟需大量优秀的工程师人才.这一需求甚至比以往更为迫切.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认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中国制造业创造了GDP总量的1/3,贡献出口总额的90%,未来10~20年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

本届政府已经提出,将推动高等教育的实用化转型.理工科人才的实用化,就是让更多的工科大学生,从只懂理论的“科学家”,向能建桥、会制药、能造船、会修炮的“工程师”转型.

但是,只要稍微审视一下我们的底子,就会发现,要实现这一目标,真真是任重道远.

我们为什么缺少工程师

“文艺才子”高晓松曾经在脱口秀节目里无奈地说,中国人很难说出一个古代音乐家的名字.如果他的看法是对的,那么恐怕还得再加上一个职业,那就是工程师.

工程师并非聚光灯下的职业.作为一个总是默默低头干活的群体,除了偶尔在新闻联播或探索频道的纪录片里看到以外,一般不会被媒体关注.这造成公众对于这个职业知之甚少.实际上,工程师确是一种对于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的职业.可以说,现代社会中几乎一切有形的物件,如道路、桥梁、楼房、车辆、船舶、飞机、手机、网络,衣食住行,都和工程师有关.毫不夸张地说,工程师文化的发育程度和工程师队伍的兴旺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遗憾的是,虽然古代中国出现过大量伟大的技术发明和工程奇迹,它们都出自当时的“工程师”,也就是技师和工匠之手,但中国文化中仍然缺少对科技和科技人才足够的重视,造成缺乏科技文化,比如,我们随便在街上拉住一个人,他一定可以说出几个古诗人的名字,却很难说出哪怕一个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名字.在中小学拉住一个孩子问问他/她的梦想,极少会听见“工程师”三个字,这也造成国人直到今天,仍然对这一职业缺乏应有的认可和重视.甚至还带有偏见和误解,觉得不是很体面的职业.


这种观念甚至已经影响到一些高校的定位.2009年,在天津大学主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教授们问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吴启迪:为什么很多曾以“工程师的摇篮”为荣的大学,如今却纷纷闭口不提了?

吴启迪也向媒体坦言,在观念中,老百姓都知道科学家很重要;在现实中,他们知道赚钱很重要,拔尖的学生都奔着经济、金融专业去了,相比之下,工程师这个职业好像不那么光荣了;同时,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也不利于工科发展;另外,大学重理论轻实践、跟工业界联系不够密切,大部分毕业生从未到过工业一线.这些都是妨碍中国出现更多优秀工程师的“拦路虎”.

巨大缺口何时补

与工程师长期缺乏的现状相对应的,却是企业对工程师的需求一直处于“饥渴”状态.

根据《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最好就业的10个专业里,前9名都是“工程师”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这些专业同时也是2012年最好就业专业,具有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甚至供不应求的特点.各行业工程师的收入水平,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工作时间越长,收入水平越高.目前,在一些行业,一名具有十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年薪可达到30~50万人民币.

麦肯锡报告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面临2200万人的工程技术人才缺口.

放眼世界,当今的工业化强国,无论美国、日本,还是德国、法国、以色列,无一不是工程师大国、强国,甚至在印度,无论穷富家庭,都会以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工程师而骄傲.在这些国家,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收入,丝毫不低于医生(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医生也可以算作一种特殊的工程师),属于社会的中上等阶层.

而在这方面,我国却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与经济发展的步伐极不适应.1996年,我国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是459人,仅相当于日本的1/10,美国的1/9,韩国的1/4,遗憾的是,到2004年,根据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一次公开讲话内容,上述比例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们仍然是一个工程师“穷国”.这不禁让人在心中画出问号:中国距离成为一个“工程师大国”、“工程师强国”,还有多少年的距离?面对这样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查建中曾经呼吁:“我们不仅要乔布斯,还要更多的罗阳.”

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这句话我们不妨改成――我们需要乔布斯,但我们更需要工程师!

如果你是一位擅长理科,而又不知道以后该从事什么职业的中学生,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读工科的大学生,那么,不妨就立志去做一名杰出的工程师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麦可斯研究院,职友集网

2013年各行业工程师平均月收入(以工作第三年计,单位:人民币,数据仅供参考)

机械工程师约10000元

造船工程师约8000元

汽车工程师约7000元

石化工程师约9000元

土木工程师约8000元

电气工程师约12000元

IT工程师约10000元

2013年毕业三年大学生平均月收入为4755元

责任编辑:尹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