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203 浏览:45334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组合,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景,激发了学习兴趣,化微观为宏观,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化静态为动态,展现真实情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多媒体;生物教学;辅助优势;注意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与课程的整合运用越来越多.在生物课堂上,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则可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从而突破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等方面的限制,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能相当好地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一、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世界,均是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的体验.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往往忽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情感参与,枯燥而呆板.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通过大信息容量、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的问题和及时的反馈等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供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如在讲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在导入部分便利用多媒体播放在discovery中节选的亚马孙平原上猎豹捕食羚羊的激烈场面.学生看得入神,被吊足了胃口,接着教师启发: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那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奔跑.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原来猎豹的全身都是为奔跑而设计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紧接着,教师又播放了猎豹追赶羚羊,而羚羊利用Z字形路线巧妙摆脱猎豹的另一段录像,这让学生充分明白看似弱小的羚羊也有适应环境的“独门武器”.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摆脱了教材的束缚,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进一步被激发.

2.化微观为宏观,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生物世界是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正在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纵深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挂图加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宏观和微观世界生命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可以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深入细微,纵览全局,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由于细胞太小,学生肉眼看不见,使得这部分内容很抽象,不好理解.过去利用教学挂图用语言进行讲述,老师费了劲,但学生却听不懂,理解起来很困难,现在应用了信息技术,模拟放大了细胞的每一个结构,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经过积极思考,使学生们对很微观的事物有了宏观的认识,容易理解好记,不易忘记.

3.化静态为动态,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

生物学科是生命学科.任何生命现象是连续、动态的过程,在教学中,有些生命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法亲身经历,用静态图解表示有较大的局限性,把多媒体课件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将视频、图片、文字等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把复杂的生命过程简单化、表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如“开花和结果”这一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学生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可运用多媒体技术,连续展示花的结构图片,传粉受精及果实形成的连续动画,从而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展现真实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生物学科就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实验就不可能有生物科学的成就.但有一些实验做起来费时费力,有时限于学校条件,成功率低.比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就很难成功,如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把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轻松的展示出来,模拟了真实情境,解决了问题.多媒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介绍多种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各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重复观察.多媒体还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把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观察品质.例如:讲解“植物个体发育”一节,从种子种下到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死亡整个动态过程,同时还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样提高了课堂容量,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分清主次,定位教师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怎么写作,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点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衡量教师的教学,首先要看本学科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技术应用于教学只对教育教学起辅助作用,任何时候技术都不能替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教师人格魅力.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任何技术都只是一种工具,因此,在与课程的整合中,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2.找准切入点,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日益增多,同一个知识点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能否选择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高下的体现.因此,教师要善于抉择,学会取舍,要抓住生物学科的实验性、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等特点,对不同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做到了如指掌,才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信息技术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使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淑玲.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甘肃农业,2006,(6):337.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