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验”出发进行的建筑初步设计教学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22 浏览:11057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初步课程的设置与内容大概,课程围绕私密个性化空间、半开放过渡空间、开发公共空间三种类型展开教学,明确了以生活体验来分析空间、优化空间的教学目的.每种空间各选用一个主题来进行探讨,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分析教案的优缺点.

【关 键 词】生活体验;材料;建筑

该课程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建筑景观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于大二第一学期开设,是该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课程.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大一所学的专业制图基础,重点理解方案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流程,并能够把建筑概念通过一定的手法表达出来,包括:手绘、电子虚拟模型、实体比例模型.

课程设置了私密个性化空间、半开放性过渡空间、开放性公共空间三种空间类型,以生活体验来展开空间设计,在每个空间类型下设置多个小题目,让学生们能够有所选择.多样的选择必然导致多样的的结果,两年五个教学班,从教学结果来看,有助于低年级同学对整体设计过程的理解,但每个小题目的的评判标准不一.经过教研组的讨论,确定以“生活体验”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价值取向.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主要是有五个方面:1、强调课题的灵活性,适应时代变化需求,用不同主题,概括不同建筑空间类型,并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优化实际建筑空间.体现了建筑设计过程的灵活性、计划性、整体性、前瞻性、艺术性等;2、强调学生的合作和洞察力,对作业分组的要求严格.模拟实际方案设计操作流程,理性地整理思路.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和负责的态度;3、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衔接性,把大一所学的《制图》、《学》等专业基础课,运用到课程中来.同时也为后续的方案设计课程以及毕业设计做准备;如:《建筑综合设计》.学生能整体把握设计的五个完整过程:“策划-方案设计-方案表达-模型制作-方案修改与整理”;4、强调课程的适用性.该课程可面向所有与空间设计有关方向的学生.如:室内设计方向可选用住宅方向;建筑景观方向可选用公共环境方向;其他有美术素养的同学,均可配合空间设计方向的同学,共同完成课程作业;5、强调课程学术交叉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策划过程涉及到现场测量、管理学等方面;设计过程涉及到心理学等方面;方案文本的设计设计到平面设计与传媒设计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强调三维空间的自由组织,适应社会发展进展中

三、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目的

选题:选用学生熟悉的建筑景观空间场景,包括学校生活、学习、家庭住宅等.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通过优缺点分析,整理空间设计的要点.

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主题,针对不同的空间如:私密空间、个性化空间、过渡性空间、公共空间等,借用不同设计策略,指导学生完成整体设计.1-2人完成调查、设计、制作、汇报等过程.提高学生的三维空间感;提高设计的整体逻辑思维;提高组织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制图基本功能力;提高快速概念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等.

拓展方式:组织理展览文件,现场布置展览并回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调整方案设计文本.用展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四、教学条件

国内,以广美为例,强调概念的表达以及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国外则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为例,强调概念的推敲过程.本课程在本校开设时间较短,在教学过程也参考其他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基础教材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主,现阶段采用的教材是:《建筑模型制作》.(英)尼克邓恩著,费腾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此外,借鉴欧洲顶尖建筑学院基础实践课程的教程,拓展学生思维.具体参考教程有:


1、《欧洲顶尖建筑学院基础实践教程.上下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建筑学院权威精品教程》.(德)马克安吉利尔(MackAngelil).(德)德尔克黑贝尔(DirkHebel)编著.2011年.

台湾淡江大学参数化课程参考

3、《建筑空间教学实验.1:触摸边际》.沈康.杨一丁.王铬编著.2011.

五、作业解析

选用住宅设计和半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两个题目进行探讨,其中“九宫格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前期分析较好,但深入设计效果一般.而“停”与“亭”景观建筑优化设计”因选址位于学院范围内,学生的兴趣及发现问题能力较强,且能提出新颖的理念进行空间设计.

5.1“九宫格住宅建筑设计”学生案例分析

以九宫格住宅建筑设计为例,学生以自己家庭为例,用9个3-5米的正方形格子组合(如图),寻找平面布局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功能关系,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方案设计并制作模型.每个方格代表一个空间,经过组合后,挑选3个以上的组合方式,进行平面布置

该同学的方案是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他们的18岁大的儿子设计的,夫妻俩都是艺术类专业的教师,生活品味有比较浓的艺术氛围.通过组合三种方格形式,绘制功能气泡图,寻找最合适的平面布局进行空间深化设计.该同学能够清晰的理解住宅空间的功能组织关系,并且能够进行相应的设计,但布局尝试上略显保守.

5.2“停”与“亭”景观建筑优化设计学生案例分析

在校园内寻找一个“可停留空间”进行“亭”的整体设计通过优缺点分析,提炼设计关键问题,并绘制优化设计方案.该同学的思路来源于深海的贝壳,选址为学院湖边的休息凉亭广场,该生认识到建筑和环境应该是整体统一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两者很好的相互衬托,建筑才是完整的.(如下图)该题的教学进展较为顺利,选址时是校园中风景最好的地方,也是学生最乐意停留的地方.

6.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私密个性化空间、半开放性过渡空间两种空间类型的教学相对适合低年级,而开放性公共空间的教学几乎无进展.原因有三个方面:该课程既然是基础类课程,因此尺度较小,学生相对容易把握;从生活体验上来说,学生更倾向于自己熟悉的环境来进行改造设计,这对教学开展以及作业评分都有很大的帮助.从设计过程上来说,学生扮演了使用者、设计者、评价者三种身份.而开放性广场空间更多是学生穿过的空间,尽管空间现状问题较多,但要提出合理解决方案难度太大,因将此空间类型另作专题设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