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1 浏览:16689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救治的28例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通过积极治疗及护理,重视患儿的监护,加强消毒隔离,做好脑炎、口腔、皮肤、饮食、心理、用药及出院护理.结果所有患儿经过10-14天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均明显好转.本组患儿预后良好,均治愈出院.所有患儿随访3个月,均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尽早配合医生发现出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征象,以提高对病程进展的预见性,对患儿进行细心的护理,可使其预后良好,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关 键 词】重症手足口病小儿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50-02

手足口病(HFMD)为柯萨奇A组和B组以及肠道病毒等导致.本病是3岁以下的儿童中较为多见的传染病之一.一般情况下,仅仅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等.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但是,有极个别重症患儿往往则会出现无菌性脑炎的情况,病情凶险,常常导致儿童死亡.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在当前的临床诊疗中,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直接治疗,基本上采用对症治疗以及支持治疗.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对28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的治疗及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对28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个月至8岁,平均2.9±2.5岁.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等判定为重症.同时观察本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变化范围为2.6×104-2.3×103个/L.此外,出现颅内压均增高的患儿有27例;18例患儿空腹血糖增高;11例患儿出现脑水肿;3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肝肾功能损伤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均采用应用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每日计量为20mg/kg,治疗7-10天.为防止患儿发生胃溃疡,酌情均口服奥美拉唑进行保护治疗.与此同时,还对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每日计量为2g/kg.另外,可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酌情采用喜炎平抗病毒治疗,和用10%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对于脑水肿严重的患儿,酌情给予20%甘露醇静推、甘油果糖交替治疗.日常治疗中,还要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2护理方法

2.1密切观察病情

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病情凶险,需要密切观察病情护理.首先,要充分准备好急救的物品,在护理患儿时,严密的观察病情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患儿体温过高时(超过38.3℃),则需要立即向医师报告.同时,尽快的对患儿采取物理及药物降温和进行吸氧治疗、心电监护.其次,做好对患儿的血气分析以及心率、血压的变化、心肌酶、血氧饱和度进行严密监测;还要定时查房,检查患儿是否存在皮肤苍白或发绀的情况存在.如果存在异常,要第一时间上报医师,对于出现微循环并发症的患儿,则加强改善微循环、营养心肌的护理.最后,还要对患儿留置好导尿.

2.2消毒隔离.

本病属于传染病,做好消毒隔离是护理成功的关键环节.患儿一经住院,就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将其身上的衣物除去,装入医疗垃圾袋送消毒后清洗.病房要保持通风良好,每天保持开窗通风3次以上.酌情定时采用紫外线循环机对病房进行充分的杀菌消毒,每天保持消毒3次以上.护士在每次进行护理工作之前,都要穿戴好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鞋套,并用碘酒消毒双手.此外,患者的衣服和被褥等要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患儿的日常用品包括玩具等,也要用消毒液消毒;医疗器材在使用后,都要用消毒液做好消毒.病房内都要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日3次以上,不能留死角;患儿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则要送到专门的垃圾袋内.

2.3脑炎的护理

本组患儿均出现颅内压增高,和11例患儿出现脑水肿.护士一旦发现患儿出现抽搐、肢体抖动、易受惊等情况,则需要及时遵医嘱,酌情给予20%甘露醇静推、甘油果糖交替.使用甘露醇治疗时,要注意药液不能外渗,静推后按时记录患儿尿量、血压及时瞳孔变化等.发生惊厥的患儿,要使用压舌板放入上下牙齿之间,避免舌咬伤,并配合医生尽早找出惊厥的原因,以便于更好的控制惊厥的发生.对于出现脑水肿的患儿,则要保持其病房绝对安静,尽量避免让患儿接受刺激.严密监测病情,今早的找出加重脑水肿的因素.此外,为了加快患儿脑组织正常功能的恢复,遵医嘱,部分患儿使用了10%水合氯醛进行保留灌肠治疗.

2.4口腔及饮食护.

我科的2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情况.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宣教和引导.鼓励患儿进食前后用用康复新液进行漱口,加快溃疡的愈合以及防止溃疡加重.还要让患儿多吃容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物,以及更多的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此外,还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遵医嘱服用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对于辛辣及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一定要避免让患儿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2.5皮肤护理.

勤剪指甲,避免患儿搔抓,以防发生继发感染.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洗澡时,温水擦浴,不能应用任何带有刺激性的沐浴产品(包括肥皂等).如果皮痒难忍,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如有出现溃疡或糜烂,可遵医嘱适当用阿昔洛韦软膏.随时观察患儿肢体活动和肌力情况,教导家长对患儿的肢体做好按摩,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2.5用药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血糖、血压的变化.血糖增高的患儿,予监测血糖每日3次,持续10-14天.酌情遵医嘱,采用降糖治疗或停药观察.本组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输注20min以前,要严密监控患儿的生命体征.还一定要用0.9%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也绝不能和其它药物同时输注.在输注的时候,静滴速度要缓慢,避免因输注过快发生不良反应.

2.6心理护理

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疱疹较多,疼痛明显.这也导致了患儿的哭闹不停,不能安静的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所以,护士在进行护理的工作中,态度要更和蔼亲切,有耐心和爱心,尽快的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以鼓励和表扬的方法,使患儿避免哭闹,即达到了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又能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加快恢复.


2.7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之前,护士要对家长进行宣教.让孩子注意适休息,适当的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要加强营养,恢复体能.尽量不要让孩子去人数众多的地方.处理好患儿的个人卫生,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家里的通风要做好.

3结果

所有患儿经过10-14天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均明显好转.本组患儿预后良好,均治愈出院.院时间为15~24天,平均住院12.1±2.5天.所有患儿随访3个月,均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

4讨论

手足口病好发于夏秋季,最常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伴有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本病有自限性,一般的患儿预后都很好.但极少数患儿病情严重,可以造成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VA)、B组(CVB)、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等,其中以E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1].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毒性大,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其中,EV71型引起的感染较为严重,死亡率高,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可能性大[2].

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含有病毒特异性抗体,具有免疫封闭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3].强的松起效快,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能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不仅能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水肿,而且还可以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同时还可以降低脑血管通透性,从而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疝发生的几率[4].我科收治的28例患儿均在发病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及强的松冲击治疗,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喜炎平注射液(穿心莲总内酯磺化物)为儿科常用抗病毒中成药.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本药可以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并能特异性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糖皮质激素释放,对多种病毒具有灭活作用,并具有明显解热消炎和镇静作用[5].

因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所以,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结合本组研究,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皮肤颜色变化和末梢循环状态.积极做好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气分析和血糖等的监测工作.加强对此类传染病的隔离与消毒,从心理上取得患儿的信任,使其配合做检查以及治疗;在治疗上配合医生,做好相关的治疗,本组患儿预后良好,全部治愈出院.此外,在出院之前还要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进行宣教.

综上,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尽早配合医生发现出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征象,以提高对病程进展的预见性,对患儿进行细心的护理,可使其预后良好,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