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医学院校计算机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3 浏览:7850

关 键 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843-02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计算机教育除了计算机专业之外,还面对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计算机教育,将计算机的应用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各种应用研究领域发挥作用,是高校计算机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量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因此,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医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应立足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和改革.

1 教材的选用

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仍然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即讲授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简单的数据库应用以及基本的网络常识等.随着我国对中小学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大小网吧遍布城乡,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都已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所教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将显得毫无意义.此外.由于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脱节,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医学生毕业后大多会在各级医药卫生部门从事医疗、保健、科研等工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在工作中接触到计算机.如利用计算机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或者利用数据库管理和分析大量科研数据等等,如果在校期间能学到实用的、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会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地进入角色.现在医学院校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基本上都属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用教材,不具备医学专业的特点,没有学科的针对性.因此,医学院校在对计算机教材的选择上,必须注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教材内容要自始至终融会医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特别是例题、实例要体现医学特色,使每个关键环节都可以通过医学例子讲述,达到帮助医学生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目的.目前,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使用的医用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等教材都很好地结合了医学专业的特点,这也许能为医学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

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除了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之外,更应该侧重于计算机知识与医学专业的结合应用.首先,教师应针对医学专业的特点,以指导医学应用方向为主,加强计算机基础为辅,对原有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有机整合.在这个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医学领域专业知识可与医学专业的教师进行联合设计,力求使教学内容既贯穿计算机知识又能突出医学专业的特点.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快,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计算机领域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且关注最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拓宽他们的视野.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特别强调面向对象,有的放矢,根据学生具体专业的不同来设置教学内容.目前,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学数据统计、医学影像处理与归档、医学信息学等几个相关方面.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分专业和学科来讲授计算机的医学应用,如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可开设电子病案处理和医学影像的计算机分析,药学专业的学生可开设药品数据库管理,预防医学的学生可开设医学数据的统计分析,生物技术的学生可开设医学信息检索和获取等等.


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授课内容又多,许多教师在上计算机课时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直接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虽然理论课后辅以上机实验,但是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性的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由于计算机的实验课也不具备医学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已经熟悉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学生,会因为长时间重复学习已懂的知识而产生烦躁心理进而厌学.

因此,计算机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应基于建构主义思想,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在问题中解决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去应用所学的知识.

随着授课内容的深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综合性(基本涵盖所教学的内容)并具备医学专业特色的设计项目,在实验项目设计前期,教师把该项目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告诉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自行选择.例如设计一个临床患者信息管理程序,要求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管理、患者的诊断病历信息管理、患者用药信息管理、患者检验信息管理等.这个实验项目将计算机应用结合到医学领域,对临床、药学、医检等专业的学生都适用,他们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联系最密切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整个项目的设计紧随授课进度,每讲授完一部分内容,学生就应设计完成相应模块的功能.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的设计,并按功能的实现进行模块分工,要求每个学生都应参与设计,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实践,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计算机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当然,在设计期间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就不会没有目标的机械性实验,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待项目最后完成后,教师对设计结果和每个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查.可以看出,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师资建设

医学院校这种特殊环境,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除了要具有渊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掌握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等,加强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知识体系单一,只熟悉计算机技术,医学知识相对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强调计算机技术本身.一味单纯地传授计算机科学知识,而没有将计算机知识与医学专业相联系,忽略了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学生无法体会计算机技术对专业的辅助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培养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计算机教师,对于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省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师资虽然在专业、学历层面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具备计算机知识和医学知识的人才相对较少,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没有计算机专业或计算机专业较弱的学校,计算机教师更显得势单力薄.教师知识面浅窄,课时重、缺少培训进修机会、缺乏科研条件等都是长期困扰高校计算机师资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教材的选用是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在这几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提高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出具备医学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 高莉丽 邓德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