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对临床本科诊断学成绩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59 浏览:12936

关 键 词:计算机辅助教学;诊断学;临床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42,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44-02

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学科与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其教学效果是影响整个临床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问诊、体格检查、培养良好正确的临床思维习惯是近十几年来医学教育界不断探索而又始终未得到理想方案的一个特殊难题.从上个世纪70,80年始国外就已经开始大范围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D教学,我国也于90年始应用,目前大多数院校已经使用CAI教学.笔者就CAI在诊断学教学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了解CAI对临床本科诊断学成绩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2医学本科学生共607人,随机抽取120人,再随机分两组,其中两组的大课讲授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实习课.分为未使用CAI教学的传统授课组和CAI教学组.每组60人,分4小组,每小组15人,授课老师相同.

1.2授课方法

传统教学组:教师使用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先给学生上小课,对理论知识初步回顾,再以一个学生为模型,演示诊断学具体的检查方法,到病房选择患者进行特殊表现的检查,使学生对正常表现及常见病理表现都能很好地掌握.

CAI教学组:教师同样给学生先上小课,对理论知识初步回顾,再给学生放录像,演示体检过程,同时老师在场,对学生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加以讲解,并反复看录像.使用模拟人进行各方面的检查、特别是心肺的听诊,正常及病理性的都进行练习.经过实验室的培训后再到病房看患者,特殊病例在患者身上操作.平时学生可在宿舍或图书馆登陆学校网站看录像,实验室定时开放,学生可在模拟人身上反复练习.

1.3评分指标

课程结束后,由学校教务科根据教考分离的原则,从学校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形成试卷,在同一时间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考试,以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期评成绩进行比较.

期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50%),操作技能(占20%).

1.4统计学方法

操作技能和期评成绩用均数+标准差(z+s)表示,做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使用SPSSl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是否有差异性,从而了解哪种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

2结果

两组学生的成绩情况见表1、表2,使用CAI教学方法的学生期评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较传统教学方法组的学生要好,且两组成绩比较均P<0.01,说明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CAI教学方法较好.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不管是期评成绩还是操作技能成绩,CAI教学组的学生成绩均比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要好,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CAI教学在诊断学的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效果要好,学生的理论,操作水平较好.

诊断学是医学生由基础学习向临床学习的过渡课程,本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临床学习.因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问诊、体格检查、培养良好正确的临床思维习惯,增加学生临床接触机会,解决学生多、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寻求更好教学方法的关键.


90年始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受到了全国各院校的接纳,同时也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观看一次教师的演示和讲解,不能重复观看手法及听讲解,医学生较难掌握诊断学的问诊、体格检查及培养临床思维,而且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这样势必使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同学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甚至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倦学习的情绪,学习成绩难以提高,造成学生成绩总体水平下降.而CAI教学则能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能让接受能力差、但肯学习的同学有机会自学.目前拥有计算机的学生在增多,学校图书馆也有电脑可供学生学习用,实验室定期开放,学生有条件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所以CAI教学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而且有画面、有声音,教学重点、难点及所有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部分操作还能在模拟人身上练习,学生通过多次练习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到临床操作时就更容易上手,患者就更合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临床接触机会又有所增加,学习兴趣更进一步提高.

采用CAI教学基本解决了目前出现的问题如增加学生临床接触机会,解决学生多、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矛盾等.用CAI教学方法的学生确实在学习成绩上是有所提高的.然而也有些老师过于依赖CAI课件,忽略了传统讲述的重要性.有些病例结合老师的经验来讲述会更生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完善CAI教学方法,取精华去糟粕,不断探索更好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责任编辑王慧瑾高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