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检验前误差的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07 浏览:117259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前的质量管理环节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方法在检验流程中分析前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在标本的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时间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即使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非常好,检验结果非常准确可靠,但它提供给临床医生的报告并不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甚至还可能起误导作用.结论加强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的沟通交流,加强分析前的检验质量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分析前人为因素引起差错.

【关 键 词】

检验结果;依赖;分析前;质量管理

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赵红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赵红莉)

医学实验室的怎么写作是为患者医疗保健提供生理性、病理性基础数据,应满足所有患者及负责患者医疗保健的临床人员的需求.这些怎么写作包括受理申请、患者准备、患者识别、样品采集、运送、保存、临床样品的处理和检验及结果的确认、解释、报告并提出建议.“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都是临床医生、护士、卫生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很难控制.而标本的质量又是准确检验结果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

1采集前

1.1饮食采样前患者的饮食对检验结果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首先患者对于一些需空腹采集检验标本的内涵不了解,对空腹的时间概念认识不透彻,或对是否空腹对结果影响的重要性不明了,隐报实际情况.同时,空腹之前饮酒,检测前喝茶或咖啡等饮品,包括抽烟,或喝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饮品都对机体有一定的刺激和影响,从而从根本上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1.2药物药物以及一些其他特殊治疗方法,包括针灸、化疗、磁疗等等,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都会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这些治疗方法对人体各方面影响复杂而繁琐,所以目前尚未有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1.3心情及身体情况采样前患者情绪常出现紧张、激动、担忧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对血常规、血糖、乳糖、激素等级检测不准确;另外有部分患者经长途跋涉后直接检测,由于其身体情况较为劳累,有大量的活动量,从而导致肌酐、乳酸、尿素等增高,碳酸氢根等的降低,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1.4检验单的核对由于检验单核对不正确造成的检验误差是最低级的错误,这不仅影响了治疗和诊断,同时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医患纠纷.所以对采样者医德及核对流程的规范十分重要.

2采集中

2.1采样时间对血液的采样一般选择在进食后12~16h或早餐前.过早采集会导致血液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的偏高,较晚采集会导致其降低,血胆红素增高等.也有研究表明压脉带扎束过紧或时间过长对检测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2.2采样部位主要针对采样同时输液的患者,应采集输液的对侧肢体,而不应该在同侧静脉采样,因为同侧静脉中的血液被液体所稀释,所得结果会不准确.

2.3采样体位有研究表明患者在站位时会影响大分子有机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如白蛋白、胆固醇、血脂、ALT等的升高等,另外在站位采样会提高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几率,因此采血时应该采用坐位采样.

2.4采样量采样量偏多会导致标本的浪费,偏少会导致标本的偏差过大,同时采集量不标准会导致标本与抗凝剂比例失调,影响检验结果.

2.5采样步骤采样步骤不规范造成的检验误差是可以通过相应规章制度和程序的制定来避免的.另外对抗凝剂或防腐剂的使用应正确选择.

3采集后

3.1运送标本如果运送时间偏长或运送中温度、光照等理化因素影响,有可能会导致某些生化成分的改变.如血糖的标本运送时间偏长,会导致白细胞降解、红细胞会消耗部分能量,增大细菌污染几率而影响检验结果偏低.凝血V因子运送过程温度偏高会丧失活性等.

3.2储存标本在储存过程会产生较多的反应,如代谢、化学反应、蒸发、光学变化等,这些反应如果时间较长或程度较重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4解决措施

4.1采集前规范填写化验单,制定相应制度和流程进行核对.采样前对患者详细阐述采集过程及准备内容,待患者前来采集确认准备情况包括饮食、药物等方面,平定患者心情.

4.2采集中确认患者空腹情况后,让患者坐休15min,采用未输液侧坐位采集血液,严格按照计划采集准确量.采集步骤应规范.

4.3采集后减少在运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制定合理规范的运送理化环境制度,拒收不合格标本,尽早检测,对需储存标本的储存条件明确和规划.综上所述,检验流程中的误差在分析前出现几率较大,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