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体会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642 浏览:156348

【摘 要】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室护理的经验体会.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手术室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通过熟练的手术配合和良好的手术室护理,35例患者预后良好,无一例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优良率达88.58%.结论良好的术中配合、积极的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治各种并发症,能更好地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 键 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配合;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与女性之比7∶1~12∶1,但以第4~5腰椎最多见[1].多数患者因腰扭伤、提重物、打喷嚏或劳累而发病,少数可无明显外伤史.应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将手术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9~70岁,中位年龄58.1岁.术前均行腰椎X线和CT或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

1.2手术方法35例患者中,椎板开窗髓核摘除21例,椎板次全切除髓核摘除1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2例.

1.3手术护理

1.3.1注意摆好患者体位,使腹部大静脉回流通畅,避免椎管内出血,影响手术进行.

1.3.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输血速度,保证其通畅,输血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3.3随时吸出切口内血液,使手术视野清楚,便于止血及辨认组织及神经根,预防损伤神经.

1.3.4缝合切口前,注意止血小纱布块要及时清点,防止遗留切口内.

1.4疗效评定标准优: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能参加日常活动;良:症状解除,能参加日常活动,但有轻微的残余症状;可:主要症状解除;差:症状无显著变化,有轻度残余腰腿痛麻,劳动时加重,日常生活困难.

2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7个月~3年.本组35例,优26例,占74.29%;良5例,占14.29%;可3例,占8.57%;差1例,占2.86%;优良率88.58%.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马尾神经受压[2].其特点为症状多、体征少、病程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做好护理,对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3.1术前护理通过耐心宣教,使患者对本病症状、导致或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基本治疗过程、特殊检查、功能锻炼和预后有所了解,使患者密切配合手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术前12h禁食、4~6h禁饮,以防止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所致呕吐而引起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的皮肤[3].术前示范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翻身及床上活动,练习深呼吸、咳嗽,腰椎间盘摘除术采用俯卧位,所以应帮助患者进行俯卧位的体位练习.

3.2手术器械、环境准备术前1d常规清洁消毒手术间,备好电视摄像系统、冷光源系统、电凝器以及骨科包、冲洗器、吸引器、刀片、止血明胶海绵、腔镜保护套、棉片、生理盐水、4#轴线.

3.3巡回护士配合接诊患者,核对无误后,于其上肢建立静脉通路.指导患者摆放麻醉体位,配合麻醉师进行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将患者俯卧在双轴托架上,注意使患者腹部悬空,尽量使腰椎间隙展开、屈膝、双手曲置于头端、双脚踝部垫海绵垫,约束好患者防止坠床.保证患者呼吸、循环和静脉通路顺畅以及患者的舒适度.将摄像系统放于术者对侧,正确连接好摄像系统、冷光源、电凝器以及吸引器.术中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防止体位变化时血压下降[4].对患者采取语言保护性措施和心理安慰,如保暖、抚摸等.随时提高警惕,注意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发生,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注意特殊药物的应用及护理,使患者能够安全地耐受手术,并保障手术成功.随时备好开放式手术准备.

3.4术后护理患者回病房时,腰部可围一小中单,在搬运或翻身时可扶持中单,以保持腰部稳定,减轻损伤或疼痛[5].患者回病房后要仰卧硬板床2~4h,以压迫伤口,帮助止血;同时保证术后脊柱的过伸和稳定,避免脊柱弯曲;平卧4h后可由一名护士以“滚动式”将患者翻身侧卧;对年龄较大患者,遵医嘱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