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83 浏览:154380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流行病学具有“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两大特点.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它已成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塞、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名副其实的“无声杀手”.关于高血压的防治问题,人们似乎胸有成竹,其实却存在不少误区.让我们听著名心血管专家――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的病因而血压高于正常水平;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某些疾病而导致血压升高并超过正常水平,如果去除这些病因,高血压即可治愈.我们常说的高血压,一般都是指原发性高血压(以下把原发性高血压均简称为高血压).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是这样的:理想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正常血压为<130/85毫米汞柱,正常高值为130~139/85~89毫米汞柱.所以,在未服降压药的情况下,至少有两次测得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为高血压.按照血压水平的不同,可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具体标准参见本刊2003年第6期“专家门诊”栏目).降压药治疗的目的就是,将血压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从而维持心、脑、肾等机体整体功能平衡.

一些广告声称,服用某某药或通过某某方法可以根治高血压,治好后血压永不反弹.这是欺人之谈!据我所知,目前尚无可以完全治愈高血压的药,谁能发明这种灵丹妙药,则为全世界10亿高血压病人带来福音,诺贝尔医学奖非他莫属,但迄今尚无得此殊荣者.患上高血压不要紧,关键是按医嘱服药,按照目前的医学水平,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需要终身服药,千万不要幻想高血压会短期内治愈.

误区一想服药时才服药

一天,我正在查病房,突然收到一封快件,原来是我高中同学王志豪儿子的来信,说他父亲不幸因高血压中风,最终抢救无效而去世.我和志豪是最好的朋友,听到这个噩耗不禁扼腕痛惜.10年前,我就知道他患上高血压病,曾多次忠告他要按时服用降压药,谁知他总是推托工作忙,经常不吃药,也不监测血压,还说我们这些医生就是喜欢小题大做.看到志豪今天的结局,作为医生、挚友的我,心情十分沉重.在我的病人中,像志豪这样,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地影响了高血压病的治疗.

服药时断时续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我碰到不少这样的高血压病人,每次到医院来开药,只给他们开了一周的药,但往往要两三周之后才见到他们再来.这是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吃完一周的药后临床症状消失,就认为可以不服药了;还有一些人却把一周的药分成两三周甚至更长时间服用.只有当他们血压升高,且又伴有一些头昏、头痛、胸闷、心跳等明显症状时,才会再来开降压药,而且只要血压一降,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就立即停药.长期采用这种停停用用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而且可能带来血压的反跳性上升,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如我的朋友志豪.

轻信“灵丹妙药”高血压的治疗,迄今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降压药,完全可以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内.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标准为:一般病人宜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伴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的病人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是,有不少病人缺乏耐心,不懂得高血压是慢性病,没有做好长期服药、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总是希望通过一种特效药能够快速彻底地降血压.某些病人看了一些虚检测广告,说服用某某药或通过某某方法可以根治高血压,治好后血压永不反弹,这是欺人之谈!据我所知,目前尚无可以完全治愈高血压的药,谁能发明这样灵丹妙药,则为全世界10亿高血压病人带来福音,诺贝尔医学奖非他莫属,但迄今尚无得此殊荣者.由此可见,患上高血压不要紧,关键是按医嘱服药,按照目前的医学水平,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千万不要幻想高血压会短期内治愈.


无症状就不服药不少高血压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他们认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只要能够照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不必吃降压药.其实,高血压病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虽然在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但是经过日积月累,各个靶器官的损伤就会逐渐加重,终有一天由量变到质变引起突发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脑中风,轻则留下半身不遂,重则丧命;如心脏受损,既可引起心力衰竭,也可合并冠心病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突然猝死;若影响了肾脏,肾功能就会发生障碍,严重时可引起尿毒症.如果到了这个时候,才来服降压药,已经为时过晚了.

增减药物自己定还有很多病人一旦血压下降,就擅自减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一般情况下,如果服药后,血压得到控制并稳定3个月左右,医生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酌情减少降压药剂量或品种,若减量后血压再度升高则必须重新增加剂量和品种.相反,若服用的降压药尚不能达到目标血压,则医生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增加剂量或更改降压药品种.

总之,降压药的增减应严格听从专科医生的意见,病人不可自作主张.

●作者简介:

□陈国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现任《国际心血管杂志》和《中国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心力衰竭协会副主委.主编了《高级临床内科学》、《现代急诊内科学》、《现代心脏内科学》等医学专著8本.特别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误区二降压药随便选

降压药的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共有七类:

利尿剂:如双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倍他洛克、阿替洛尔等;

钙离子拮抗剂(CCB):如硝苯吡啶、洛活喜、波依定、心痛定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开博通、依那普利、蒙诺、洛汀新、瑞泰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如科素亚、代文、美卡素、安博维等;

α受体抑制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由于易引起首过性、体位性低血压,故临床上应用较少);

复合制剂:如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北京一号降压片、山绿茶降压片等.其主要成分为扩血管药和利尿剂,有的还加入一些中草药成分.

面对五花八门的降压药,应该如何选择呢?许多病人常常是随便捡几种就吃,结果降压效果很不理想.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把握住下面的选药原则,才能轻松降压:

有效性不同的病人,其年龄、性别、体重都不同,再加上高血压家族史的差异,所以在降压药的选择上应注意个体化.另外,高血压病程的长短,血压控制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合并症,都会使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程度不一.因此,在选择有效降压药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例如,心率较快的青壮年病人或有心绞痛的病人,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也可选择长效CCB、ACEI或ARB类药物;而高血压伴糖尿病的病人应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病人可选用CCB、ACEI或ARB类药物.

时效性不同降压药的半衰期和体内代谢有所不同,故应给予足够时间,让药物在血液中达到稳态浓度之后,再来评估它是否有效.当然,短效的(一天三次)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长效的(每天一次)药物往往要服两周以上,才能发挥其最佳降压效应.

安全性冠心病、心绞痛的高血压病人不宜选用短效CCB;有痛风或糖尿病的病人不宜选利尿剂;有哮喘的病人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违背此原则,有可能会使疾病加重.

对于中、重度的高血压病人,单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因此血压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上的病人常需要联合用药,一般应在利尿剂基础上,加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必要时需三药联用.但联合用药的组合也应因人而异,才能达到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国内外学者指出,约6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需要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降压效果.

生理被动性每天,人的血压本身就有一个生理波动周期,凌晨至上午最高,深夜最低.而我们的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生命脏器的血液灌注,主要依赖于舒张压(低压),因此长效降压药最好在清早服用.联合用药的病人,应定期到医院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当然,家庭血压计的自我监测,对安全有效地应用降压药、选择药物剂量、进行药物调整,都十分重要.

误区三降压越快越低就越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教授罗雪琚

一九九六年,华西医科大学专家组在海南一家医院指导工作.

一天清晨,我正在看门诊,楼上心电图室突然紧急呼叫,让我马上去抢救病人.赶到心电图室,只见一个病人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心音弱快,脉搏血压已消失,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迅速给予其吸氧、静脉输液、用升压药等一系列处理后,病人情况才逐渐好转.

原来,这位60多岁的男性高血压病人,已有2年多病史,入院时血压210/90毫米汞柱,由于年轻医生缺乏经验,马上给他开了三种降压药,剂量也较大.发病当天早晨,这位病人的血压是110/70毫米汞柱,早饭后由家属陪伴其步行到门诊大楼做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走在路上时他就开始胸痛,当步行上三楼时,胸部疼痛加剧,刚坚持做完心电图就发生了上述的情况.

不少病人和年轻医生都容易步入这样的误区,就是认为在降压过程中,血压降得越快越低,就证明降压药疗效越好.其实,这种看法非常危险.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常可能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如果血压突然降得太低,则可能导致这些器官的严重缺血,从而引起心脑血管意外.进餐后,由于体内血循环量增多,回心血量减少,血压可进一步下降,使冠状动脉灌注量进一步减少.如果餐后又走路或上楼,可使耗氧量增多,就可能像以上病例一样发生危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对于高血压病人,并非血压降得越快越低就越好.对中青年病人,应使血压达到正常或理想血压;对老年病人,最好降到血压正常值的高值即可;对于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病人,则要求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但无论是哪种高血压病人,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降低血压,不能急于求成.

在应用药物治疗时,还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如降压有效则逐步增加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2.最好选用每天只服一次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

3.当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好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4.要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合并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以及不同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等)来选用药物,不能千篇一律.

高血压的用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病人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一般来说,降压药不宜在睡前服用,因为血压的高低和精神体力的负荷(紧张程度)有明显关系.睡眠时血压常明显降低,如果睡前服降压药则可使睡眠中的血压降得更低,从而导致靶器官缺血损害,甚至造成心脑血管血栓形成.

●作者简介:

□罗雪琚,内科教授.1956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现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1961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任内科总住院医师,1982~1983年任美国Tulane大学医学院心脏科访问讲师.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内科心脏病诊治,尤其对心血管病的药物应用和高血压诊治颇有研究.曾主编医学专著3本,参编专业书籍10余种,发表心血管病论文100余篇,译文80余篇.现任《心血管病学进展》、《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华西药学杂志》编委.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世界卫生组织概括了16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16个字生动地指出,改善生活方式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误区四忽视非药物治疗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柯若仪

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改善生活方式显得特别重要.最近发表的JNC-7(指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国家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是2003年制定的美国防治高血压病指南)明确指出,在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改善生活方式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需药物治疗,但改善生活方式是不可缺少的防治手段,而这一点却常常被许多医生和病人所忽视,致使疗效不满意.

下面就谈谈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防治高血压.

◆胖人得减重

如何判断是否超重,最简单的算法就是,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千克),如果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的上下10%范围内,都属于正常.常说的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亚太地区的标准:19~23为正常,23~25为超重,25以上为肥胖.如肥胖的高血压病人体重减少10%,可改善糖尿病、血脂异常、左心室肥厚,减低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

减轻体重一般不提倡药物治疗,应减少食物中热量的摄入.主食当中,米、麦、土豆、地瓜等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要减少,要提倡三餐均等,每餐七分饱,粗细粮搭配,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坚持每天半斤牛奶、一个鸡蛋.不需加强营养,更不用药物滋补.

减轻体重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运动.运动应因人而异,游泳、太极拳、门球、乒乓球等都是很好的运动,体力差者常走路就是很好的方式.活动时脉率会增加,但年青人在运动中不宜超过120次/分,老年人不宜超过100次/分.一般的病人选择早晨锻炼即可,有心脏病者锻炼时间应避免清早,以晚饭前为宜,因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早起后心脏负担加重,再进行晨炼更易出现意外.运动减重要有毅力,应坚持每天1小时,每周4~5天.

◆饭菜要限盐

日本北方的秋田县是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也是脑卒中高发区,经调查,那里的人吃盐量很大,特别喜吃腌菜、腌鱼;另据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北方比南方高血压发病率高,这与北方人吃盐量大有一定的关系.高血压病人,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应超过6~8克.

◆戒烟又限酒

吸烟是导致支气管、肺部疾病的重要原因,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之一.健康人尚提倡戒烟,高血压病人更不能例外.

高血压病人还应限酒,因为酒使人发胖、兴奋,容易使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意外,且会影响降压药的效果.

◆心理需平衡

情绪烦躁、熬夜失眠都会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从而血压升高,还会诱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刚解放时,笔者曾在沈阳治疗过一位50岁的女性病人,此病人血压高达240/140毫米汞柱,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降压药,病人住院过程中肾功急剧恶化,最终因尿毒症死亡.她的高血压就是长期焦虑引起,当时她只有40千克,故她的病情与脂代谢、肥胖无关.

●作者简介:

柯若仪,早年留学日本女子医科大学,194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为大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先后在中国医大、大连医大从事医、教、研工作54年.1980年以来,培养了大量的血管内科研究生.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解惑篇

问:瘦人不会得高血压吗?

柯若仪教授:原发性高血压多发生在老年人、超重或者肥胖者.但例外的也不少,不良的情绪也会导致发病.另外,还有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嗜铬细胞瘤、甲亢等,都可能使血压升高.肾血管性高血压(大动脉炎引起者)的病人常较瘦,却有较重的高血压.年轻体瘦的高血压病人,特别是治疗效果不佳时,一定要注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问:每日3次的传统服药方法到底好不好

陈国伟教授:按照目前观点,最好能服用长效降压药,使24小时内均能控制血压,但该类药相对较贵.确因经济困难,也可服用每天3次的短效制剂,但为了减少短效制剂的副作用和可能造成的血压波动,建议采用每6~8小时服1次药片,而不采用按三餐饭服3次的办法.这样,药物浓度会相对平稳一些,血压波动也会少一些,且早晨血压控制会好一些.

问:高血压与高血压病有何区别?

罗雪琚教授:高血压是指血压增高这种现象.高血压临床上分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这种病的原因还不很清楚,占高血压的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继发于某些疾病的高血压,如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的某种肿瘤等,这些病因一旦去掉,高血压即可治愈.

问:儿童会患高血压病吗?

柯若仪教授:儿童高血压病较少,偶见于父母有高血压病者,或患儿体重过重者(肥胖儿).幼儿患高血压还要注意有无肾脏疾病、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疾病.

问:“白大衣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罗雪琚教授:“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某些病人(老年和孕妇多见)到医生诊室测血压时,发现血压高,但在家测血压又不高,动态血压监测证实其血压也不高.“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一种高血压前状态,并非完全无害,应当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