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6年抗菌药物情况调查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98 浏览:19475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9-0419-02


抗菌药物的使用水平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医院的医疗水平,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评价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笔者对本院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了一个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0份住院病史:出院日期从2006年9月11日至9月17日和2006年12月11日至12月17日,这两个时间段各取60份,其中手术病人与非手术病人各30份.以分段随机的方法抽取.

200张门诊处方:2006年6月16日和2006年12月15日,各随机抽取100张.

1.2 评价标准

用药合理性评价以2007年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下文简称《细则》)和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文简称《原则》)为标准.

2 结果与结论

2.1 总体情况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例(E/A)为30.2%.门、急

诊药房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例(F/C)为63.7%,病区药房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例(G/D)为33.4%.

2.2 门诊情况

抗菌药物品种比例(C/B)为17.1%,抗菌药物处方率(D/A)为28.0%.

2.3 手术住院病人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率(B/A)为100%.预防性用药率(c/B)为85%.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合理率(D/C)为84.3%,主要问题是术后超时使用.治疗感染原学送检率(F/E)为38.5%.品种选择合理率(G/B)为51.7%.联合用药率(H/B)为65.0%,不合理联合用药率(I/H)为64.1%,主要问题是无指征的联用.

2.4 非手术住院病人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率(B/A)为46.7%.治疗感染病原学送检率(E/D)为69.6%.品种选择合理率(F/B)达到85.7%.联合用药率(G/B)为35.7%,不合理联合用药率(H/G)为40.0%,主要问题是无指征的联用.

3 讨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例较2005年上半年上海市医院平均值高21.57%.门、急诊抗菌药物金额绝对值和金额比例均比病房高,提示抗菌药物消耗主要在门、急诊.原因可能在于门、急诊接诊时间短,病原体培养药敏检查当天无法出报告,故对感染的判断相对困难,为了安全起见,医师常规给予抗菌药物,同时也有诊断性治疗的思路在里面.从品种来看,头孢呋辛为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作用,使用率最高,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治疗也反映了对病原体的判断的困难.《原则》也承认这一点,故在一些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中作为一线或二线用药推荐第二代头孢菌素.

我院的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常规.品种以头孢呋辛使用最多,手术中使用此药最多的是普外科、妇产科、骨科手术.以头孢呋辛作为预防用药符合《细则》,但头孢呋辛与其它品种联用,却无明确指征.手术病人中合并感染的病原体送检率低,原因在于感染部位大多在腹腔、盆腔等需创伤性检查才可取到标本的部位,取样比较困难,易加重病人痛苦,且经过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有好转.术后超时用药的情况普遍,大部分手术是Ⅰ、Ⅱ类切口,而术后抗菌药物要用5~6d.超时用药以及无指征的联用反映了医师对继发感染的担心,这与手术室条件及医患关系有密切的关系.

非手术感染病人中,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的品种选择较为合理.非手术病人的感染主要是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的感染,取样很方便,但病原学送检率仍比较低,原因在于这些感染往往并非病人住院的原发病,在住院期间发生,症状也较轻,给予经验性治疗后症状好转.非手术病人使用最多的品种是左氧氟沙星,根据前述的感染部位,用药符合《细则》.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病人不相信医师,喜欢根据自己很有限的求医经验来评价医师的治疗方案,甚而评价医师的人品.“好药”、“贵药”、“新药”、“多巩固巩固”,都是病人喜闻乐见的字眼.医师要让病人满意,于是迁就了病人.另一方面是,医师对感染性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的知识不足.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目前麻醉药品的使用须通过考试认证资格,笔者建议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也建立一个认证制度.

1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