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911 浏览:70153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维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新世纪我国体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重点厘清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关定义,整理了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厘清了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 键 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对策

一、前言

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石是充足的后备人才.竞技体育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只有着力培养好后备人才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文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角度,重点厘清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关定义,整理了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清晰了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中国知网上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检索和分析.

2.专家访谈法: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困境及解决途径对一线教练员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三、结果分析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内涵

狭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天赋、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1].国家体育总局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界定为二、三线运动员.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1.训练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以“训练网”,主要是中小学、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省市优秀运动员和国家集训队形成了网络训练体系[2].它是由一个初级、中级、高级三个训练形式所组成,呈“金字塔”形状的系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凭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和各省市代表队、青年队、少年队和少儿队的人才梯队建设,并实行高度集中和封闭的训练管理体制,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竞技体育各级运动队的稳定,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力量.

2.多元化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现阶段体教结合已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社会团体、企业、教育部门的资源逐渐向竞技人才培养体系流动,跨行业、跨部门、跨系统与跨区域的多元化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即:纵向上有两条主要的培养渠道,一条为体育系统培养渠道,另一条为教育系统培养渠道,底层中部为体教联办与社会化的培养形式,培养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体育系统后备人才培养打破封闭模式开始与教育系统、社会各界进行人才流动,初步形成了选材面较广、体教两渠道开始融通、各层面基本衔接的多元化开放式培养体系.

(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人力资源匮乏

(1)运动员基数不大、质量不高、输出率较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不但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效益差的瓶颈问题,制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后备人才输送率是评价业余训练体校成绩的重要指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方面不同省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性,部分省市人才输送率保持上升的良好势头,而有些省市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这应当引起重视.

(2)教练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体育教练员队伍整体上年龄结构和执教年限有所欠缺,学历层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呈现出“运动技术水平高,理论知识较为却反”的现象;不重视岗位培训,科研和能力较弱;教练员输送率较好,但是相互间的差异较大.因此,提高教练员文化水平和执教能力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

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布局不合理.我国体育强省(市)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项目布局追求“大而全’,存在项目同构现象,影响了后备人才培养效益,较为落后的省份项目布局较少.同时,各省市能够根据各自省份实际开展适合的项目并形成各自的优势项目.

(2)多元化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并未真正实现.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基本上上还是处于“训练网”阶段,“体教结合”基础上的多元化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

(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1.树立新的后备人才培养观.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将以往实质上的“重运动训练、轻文化学习”的培养方式向“体教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使处在学生年龄段的动员在确保从事文化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参加运动训练,为每个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2.跨部门整合资源.应在体育和教育两部门之间将包括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相关的训练场馆、器材、土地等有形资产进行跨部门的资源整合,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由此挑起为国家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大梁”[3].一方面能够继续发挥制的优势集中有限的资源培养竞技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又使各层次竞技后备人才根据自身的潜力和发展状况及时和灵活地在学习与训练中调整主攻方向,逐渐走上最适合自己天赋的职业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消除因体教脱节而产生的一系列弊端.


四、结论

现阶段我国金字塔模式下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棘手的问题.而体教结合是当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是这种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