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新式学堂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59 浏览:20407

京师大学堂,清华学堂,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哪个不是威名赫赫,把校友攒起来就可以挤满中国近代史那几页薄纸.但今天不扯它们,因为今天的主角,最牛的学校,可不在它们中间.

它就是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建的――湖南时务学堂.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曾经就在这里当过“谭老师”.

常听人说,老美的常青藤盟校多么多么牛,给美国几百年历史输送了许多总统,但为什么我敢把这个史书中没什么名气的时务学堂拖出来说事呢?因为它更狠,它不输送什么国家元首,它输出的可是一场接一场的改革与革命.

时务学堂的老师们率先开动了戊戌维新的第一步,在湖南一度被各界维新人士力捧.但最后情况却又戏剧性的发生了转折.

其实所谓的维新派并不是铁板一块,也分为保守温和派(成熟的各界大佬)和热血激进派(各种小青年).而时务学堂的老师们恰恰就是后者.

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时务学堂任教时期在课上开讲了各种激进言论.直接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底线,甚至连维新派中的保守人士的心里底线也一并突破,可以说把敌人,自己人一起给得罪了.

时务学堂教习合影

政治改良向来不能激进,优秀的改革者往往善于妥协,因为如何正确的妥协才能体现改革者的政治智慧,激进必然损害许多人到手的好处,留下许多明显的弱点,自然也就成为众人的靶子,一个不留神,翘辫子也是最快的,老话说得好啊.“从来钢刀口易折.”

外有强敌,内缺援手,眼看着时务学堂在风雨飘摇中已经在劫难逃,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维新激进分子在慈禧老佛爷的大发雌威之下死的死,逃得逃时.曾经维新派中混迹官场的老油条们则立马当起了“乖宝宝”.

放眼中国,已无人愿为时务学堂保驾护航了.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时务学堂被迫停办.创立人巡抚陈宝箴丢官,两年后神秘的死在家中,梁启超逃亡日本,李维格另谋高就,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送了性命,剩下的人散落天涯海角.

但,这并不是结束,这只是新的开始.谭嗣同死了,维新运动败了,但谭嗣同的信念不曾死灭,正如短命的时务学堂,学堂解散了,但曾经萦绕此间的精神随着这所学堂中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带向了四方.


杨树达曾经评价道:“1900年庚子反清之役,民四倒袁之役,皆时务师生合力为之,以一短命之学堂而能有如此事业者,古今罕见也.”

杨树达是谁?此人难得不是搞革命的,是个搞学术的安份人,在那个年代还真是不容易,不过,他却有个搞革命的学生,名气很大,叫做.

的这位杨老师就曾经是时务学堂的学生,他是个学术圈的牛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1913年担任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的语文教师.1926年去了清华中文系担任教授.

他的这句话也正是时务学堂为何更牛一层的证据所在,其他学堂虽然同样生猛之人辈出,但好歹学校长久,代代相传,可是时务学堂有什么呢?它只存在了短短一年.

一年,在历史的长河里连个水波都泛不起来,一年,连个正经的毕业生都不曾存在.但也就是这些在时务学堂里只有一年之缘的师生们,在近代史上掀起了数次革命的浪潮.

民国四年,时务学堂曾经的好学生,当时的云南督军蔡锷,率先掀起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逼退了封建帝制最后的反扑.为时务师生的革命业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清末民初的种种变革的行动,总能隐约看到徘徊在他们身后的名叫时务学堂的影子,而曾经是那影子核心的人物,叫做谭嗣同,他就这样,用语言,用书写,用生命言传身教,作为一名老师,他没教过很多年的书,但却如此深刻的影响了他曾经的学生以及同志.

时务学堂就像一点星火,闪烁了一瞬间便被漫天的黑暗吞没了,但在这星星之火的身后,燎原大火不可阻挡的燃烧起来,终于照亮了黑暗,烧红了历史的天空.

时务学堂牛吗?不牛,它不就是个搞了一年的草台班子吗.

时务学堂牛吗?牛,从它之后,再也没有这样影响一国历史的草台班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