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文化意义现实意义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62 浏览:144355

【摘 要】《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悲剧的典范性作品.剧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文化深意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作者将其思想通过戏剧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感受到了一则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悲剧故事.

【关 键 词 】文化意义;悲剧性;批判性;反抗性;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引言

《窦娥冤》全剧四折一楔子,它的故事源于《东海孝妇》,但是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生活与人物遭遇,却以元代冤狱繁多的社会现实为依据.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作者用纯熟的语言再现了这一故事,也融会了作者对当代现实与人生的痛切感受.剧中所表现出来的悲剧性、批判性、反抗性和浪漫主义等文化意义也让人值得去思考和探究,同时对现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惊心动魄的悲剧性

窦娥最后的结局是蒙冤惨死,虽然剧中置有张驴儿等恶徒无赖,但是作者真正想揭示的是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我从剧中读出了三点悲剧:窦娥个人命运悲剧、社会悲剧以及下层妇女的命运悲剧.

(一)窦娥的命运悲剧.剧中的女主人公窦娥的命运悲剧是最具有典型性和震撼力的.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父亲为了抵债,不得已将她送到蔡婆家作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到十七岁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这样的遭遇已经让她难以承受,心绪悠悠,连她自己也说道:“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啊!”然而,饱受折磨的窦娥万万没有想到,她一生中最大的苦难还在后头.被恶人诬陷药死其父,最后含冤而死,死前许下的三桩无头誓愿更是将她的悲惨推向.窦娥的鬼魂向父亲诉说冤情,三桩誓愿一一灵验也衬托出窦娥的冤屈和她一生的悲剧命运.

(二)社会悲剧.窦娥的悲剧含藏淋漓地表现出了元代百姓的生活境况.当时社会秩序极不规范,污吏为非作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导致冤狱重重,悲剧屡屡发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窦娥的悲剧也只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作者也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关注.

(三)下层妇女的低下地位.《窦娥冤》剧中有窦娥和蔡婆婆两位女性角色,她们都处于下层地位.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后想分别霸占她和窦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她们都是寡妇外,我认为当时女性的低下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们的头脑里仍然装着“男尊女卑”的思想,认为女性生来就该顺从,她们的遭遇在一些人看来毫不重要.窦娥蒙冤惨死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强烈的批判性和反抗性

剧中除了表现惊心动魄的悲剧性外,还体现了一系列的批判性,满腔怒火喷薄而出.

(一)对人的劣根性的揭露.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不管人性本善还是恶,其劣根性始终都是根深蒂固在人身上的.剧中的赛卢医被人道“一手好医”,也免不了会犯错.本应是救人性命、为百姓谋福的人,却为了讨债起了谋杀蔡婆婆的歹心.他真是无钱偿还才出此下策?我想应该不是这样.与赛卢医相比,张驴儿父子更是典型的代表.虽说张氏父子是蔡婆婆的救命恩人,但其人格并不比赛卢医好,他们的野心反而更大,张驴儿霸占窦娥未果,便谋生了药死蔡婆的想法,以方便他行事.不料阴差阳错,投了毒的羊肚儿汤竟被张老儿所喝,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却恶人先告状,反诬是窦娥“药死”公公,同时,张驴儿贿赂州官,将窦娥屈打成招,判处斩刑.张驴儿的种种行为都显示出一个无赖无恶不作、横行霸道的劣性人格.此外,蔡婆婆的一些行为也受到窦娥的谴责.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蔡婆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竟意欲委曲求全,但窦娥坚决不从,更批评她“你岂不止羞!”蔡婆在没得到窦娥的同意就私下答应张氏父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蔡婆的做法有自私的一面.所以,当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也总会考虑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利益,蔡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然,蔡婆后来也很痛心,“兀的不痛杀我也!”但是已经来不及,窦娥为不连累婆婆只得屈打成招.

(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官员受贿、冤检测错案在当时层出不穷,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在剧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窦娥对“天”、“地”的指斥,实际上正是对最高统治者连同地方的污吏的控诉与揭露.刑场上,窦娥立下三桩无头誓愿,感天动地,三桩誓愿奇迹般一一实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寄寓了作者对整个封建社会总体性的愤怒和批判和批判.


(三)顽强的斗争精神.剧中反映了窦娥受压迫的悲惨遭遇,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逆来顺受.窦娥本来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现实的黑暗不得不让她站出来反抗.她谴责婆婆的委曲求全,坚决不从张驴儿,她被刽子手捆绑得不能动弹,满腔的怒火和怨气喷薄而出,她指斥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妄作天!”并且发出三桩无头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抗旱三年,她要向苍天证明她的清白和无辜.而后来窦娥的鬼魂向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平反了窦娥的冤狱也说明即使窦娥人已不在也没有停止斗争,一直为证明自己清白而努力.《窦娥冤》所表现出的反抗性,是时代的最强音.

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和理想色彩

《窦娥冤》不仅充满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难以实现的,而作者却将它们成为“现实”,通过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法,设计超现实的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民群众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窦娥誓愿实现,其父窦天章也成功为女儿的冤狱平反,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理想,热情赞颂了他们的美好品格和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四、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窦娥冤》这一著作不仅对当时影响颇深,而且对现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政治、道德思想、法律制度等方面.

(一)对污吏的批判.《窦娥冤》中州官受贿,判冤案,让窦娥蒙冤而死,字里行间无不对污吏的丑恶行为进行强烈的批判.这一思想在今天也极为有用和需要.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如何做到清正廉洁是每个官员的首要任务,这需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这样才能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好事,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自觉的道德观念.窦娥在这一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她的年代里,妇女重视贞洁的维护.因此,她被张驴儿几次要挟仍不同意,同时还谴责蔡婆,原因是“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暂不说窦娥三纲五常的思想的消极处,单就窦娥对道德的看法和自觉遵守来讲,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代社会复杂多变,价值观、道德观也参差不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三)健全法律制度.窦娥的冤案其实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判官判案只是听当事人的一面之词,并没有物证等确凿的证据,即使州官没有受贿,判官也很难判个究竟.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冤检测错案是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亵渎和不尊重,也是对个人职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健全法律制度是必要的和必须的.

总之,《窦娥冤》这一震撼人心的著作将深刻的文化意义用本色行当的戏剧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并让读者细细体会它给现代社会带来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3]吴因钦.中华古典观止[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