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43 浏览:143117

【关 键 词 】

外科手术;心理护理

人的躯体及心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心里护理学是在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进行的[1].要求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技术以及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对患者的心理改变及规律有所了解和掌握.针对患者的不同需要开展心理护理,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心理特征

手术患者一般都会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由于对手术知识的缺乏,患者会忧虑自己的病情,担心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等,影响食欲和睡眠,由此产生焦虑与不安的情绪;患者会担心手术中的疼痛以及失血,产生惧怕,严重的甚至拒绝手术,患者的压力很大,会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2].

2.建立舒适的就医环境

环境对患者的心理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医疗环境是身心护理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为患者创造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美感.患者住院后,就可能由于医院的环境及气味感到不舒适,加上手术原因,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恐惧感.为改变这种恶性刺激给患者造成的心理不安,护理人员应尽量做到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特殊气味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医务人员应穿戴干净、整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让患者感到有一种安全感及信任感.

3.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随着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3].如手术小、病情轻.且年轻开朗者,往往心理压力不大,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而手术较大、体质差、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往往可能有性格上的改变,容易变得心胸狭窄、性情孤僻、任性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护士应善于掌握患者心理,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对于不能采取理智行为的患者,要给予理解、照顾,多接触,善意引导其慢慢接受现实.护士应体贴和关怀患者,并为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术前护理

术前1 d进行术前探访,详细介绍病情,跟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的麻醉医师、外科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的技术水平,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对于医者的信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患者,讲明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嘱咐患者在手术中要注意的特殊体位,讲明在术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使患者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热心地与其交谈,倾听患者的要求,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家庭支持全面进行了解,鼓励患者,使其树立起战胜病残的信心.

5.术中护理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要面对各种特殊装置及监护仪器,会产生恐惧、孤独以及紧张无助的心理;护士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详细介绍各种仪器的作用以及手术室的布局,努力消除其恐惧心理,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协助患者配合麻醉,麻醉动作要尽量轻柔;摆放体位时,尽量减少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护士尽可能地不要离开患者;手术开始后,要保持安静,多关心患者,同时要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当意外情况发生时,切忌大喊大叫,要保持冷静并及时处理,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4].

6.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担心手术的效果,护理人员应及时用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向患者传达有利的信息,鼓励患者克服术后的疼痛,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术后2~3 d护士要到病房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生理功能恢复情况等,征求患者的意见及建议,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7.小结

外科患者因手术因素,造成患者暂时性脾气反常、情绪低落,甚至说话态度生硬.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且应有同情心,以患者的利益及社会效益为准则来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对患者耐心解释,从患者角度着想,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换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要有丰富的理论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护士要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等随时掌握了解,还应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生活习惯以及文化水平等来分析患者治疗各阶段的心理反应,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手术前护士要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规律有所掌握,消除患者的紧张忧虑情绪,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对术中及术后出现的情况;术中护士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回答,多关心患者,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及时向患者传达有利的信息给患者,了解患者的饮食及疼痛等情况.通过整体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顾虑,以获得手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