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药并不解酒,酒精仍伤身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56 浏览:56803

新年检测期,又到了饭局酒宴的高峰,广州各大医院肝科、消化内科接诊的饮酒不适者人数也开始攀升,其中不少患者是因公务被迫饮酒的老病号.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会在饮酒前后采取保护措施,比如提前服用XX金樽、XX护肝解酒药等产品,或者按照民间“秘方”指点,酒前先喝酸奶、多吃肉,酒后吃草莓、香蕉、饮解酒汤,甚至吃片阿司匹林.

吃了解酒药就能放心大胆饮酒中医和西医专家均指出,大多数解酒办法对缓解酒后不适的作用有限,很多时候起到的是心理安慰作用.更重要的是,解酒药并不能解除酒精对肝脏和肠胃等器官的伤害.护肝保肠胃最“靠谱”之策还是少喝酒,尤其不能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

[病例]迷信解酒药终成酒精肝

“每年年底前单位都要出面请各路‘关系户’吃饭联络感情.我奉命陪酒,一周连喝五场,晚晚喝到吐!”在某事业单位任职中层管理人员的赵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第五次酒宴后受凉,导致胆囊炎发作,提前结束了陪酒的“光荣”使命.颇具戏剧性的是,接替赵先生的是一位以“海量”出名的同事,但他陪了一次也感觉不适,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不到30岁却已有了“酒精肝”.

赵先生表示,自己也知道过量饮酒伤身,但因公喝酒有时不干杯不行.为了尽可能减少对身体的损害,赴宴之前,同事们都会提前喝解酒药保肝,或者先喝一杯酸奶来保护肠胃.得病的那个小伙子,还经常向大家推荐各种解酒“秘方”.赵先生有时劝他少喝点,他满不在乎,说“没事,我吃了解酒药!”为何他常吃解酒药,却没受到保护赵先生有些迷惑.

“解酒”是检测象酒精仍伤身

“哪有什么解酒的神丹妙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消化科余绍源教授指出,解酒药“解酒”其实是检测象,顶多是缓解酒后腹胀、恶心、呕吐、泛酸的感觉,更多时候是心理安慰作用.

他表示,酒精(乙醇)进入体内,20%在胃中吸收,其余在小肠吸收,空腹时人体对酒精吸收最多.越是度数低的酒,身体吸收越快.进入体内的乙醇90%~98%被完全氧化,释放出的能量被机体利用,其他则通过肾以及肺的呼吸排出体外.通常认为,人体氧化乙醇的能力是在一小时以内氧化10毫升乙醇,从这个角度来说,药是没法替身体“消化”酒精的.

如果一次饮酒超过这个量,就会导致酒精在体内积聚,存得多了,就容易中毒.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池晓玲教授说,乙醇进入肝细胞后,氧化为乙醛.而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使其代谢发生障碍.长期过量饮酒,将导致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

解酒药有时反而损肝胃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雷切尔弗里曼和阿伦卡罗尔近日在最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撰文指出,从服用阿司匹林、吃香蕉、澳大利亚酵母酱(vegemite)到喝水,网络上提供了无数种防止喝醉或缓解醉酒的方法,但没有科学证据能够表明这些方法真的管用,而研究显示,有些办法反而有害健康.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马克西格尔指出,喝过酒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或退热净可能导致肝病或胃痛.早在2005年,英国、荷兰就联合进行实验来验证常见解酒法的功效.

实验发现,干酵母、琉璃苣提取物和托芬那酸对部分受试者的某些症状有缓解作用.但研究人员没有发现“说服性证据”证明这些物质确实可以防止喝醉或治疗醉酒.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半岛医学院的医学教授埃查德恩斯特还指出,醉酒是个人基因、体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找到一种有效的解酒方法几乎不可能实现.例如有的醉酒者若在一个烟雾缭绕、声音嘈杂的酒吧里过一夜,头疼症状就会加重.


午饭饮酒好过早晚饮酒

余绍源指出,醉酒没有良方可解.要避免醉酒伤身,一是要适量而止,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饮酒对人体的利弊,与酒量和体质有关,不可常饮、多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疾动火”.

二是选择饮酒时机.“最好是选择日间饮酒,例如午饭时喝酒,无伤大雅.”他说,忌讳早饮和晚饮,即空腹饮酒和晚上睡觉前饮酒,尤其是后者,因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脾胃受累,易生痰,动火助欲,更易致病.

中医认为,很多食物有“解酒”的功效,如萝卜、香蕉、梨、柚子、西红柿、水蜜桃、枇杷、桑椹、葛花、菊花、扁豆等,葛花解酒汤等更是解酒名方.不过,池晓玲表示,中医的“解酒”主要是指不同程度地缓解头晕、呕吐、反胃等酒后不适感觉,缓解的效果也因体质而异.她强调,“解酒方”并不能根除酒精对身体的损害,因此绝不能据此认为自己有了“盔甲护体”,就可以毫不节制地饮酒.

“中医认为酒性温,有毒,因此,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饮酒.”余绍源说,因外伤或者女性经期导致失血的人也不能喝酒.此外,肝脏功能不好尤其是各类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肝病的患者务必不可沾酒,否则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病复发或恶化,乃至诱发肝昏迷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