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35 浏览:11841

摘 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本文就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病因研究、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以及治疗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 键 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病因;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有上腹饱胀感、上腹疼痛、恶心、嗳气、嘈杂、上腹烧灼感等,并且排除系统性、器质性疾病.患者一般出现食欲不佳,食后症状加重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竞争激烈,压力日益增大,此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1病名的认识与理解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按其临床表现,可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痞满"、"胃痛"等证范畴.本病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

餐后不适综合征可归于痞满,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膈满闷、心下癌塞、触之无形、无疼痛.上腹痛症状归于"胃痛".即胃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常伴胃脘部嗳气吞酸、病塞满闷、嘈杂、纳呆等[1].


2病因研究

"痞满"与"胃痛"为两种病证,症状不同,但发病原因基本一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①外邪犯胃:伤寒之邪在肌表,素体虚弱,邪气乘虚由表及里入于胃口,亦或医者反攻其里,误下伤中,而为痞满不能饮食.②饮食伤胃:恣食生冷,饮食过饱或嗜酒无度,脾胃运化升降失调,过食肥甘,损伤中阳,致心下痞满不舒,不能饮食.③情志失调:肝主疏泄,情志失和,喜条达而恶抑郁,横逆犯胃,则肝气郁结,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惊恐则气乱,气机郁滞乖乱,悲忧则气郁,升降不利,而生痞满.④素体虚弱:平素脾胃虚弱,饥饱不均,或久病劳倦,病中用药不当,过用寒凉克伐之剂,皆可损耗脾胃之气;或病后胃气未复,致脾运失健,胃纳呆钝,而为痞满.若脾胃虚寒,寒从内生,则为虚寒胃痛;若气血不足,木郁不达,脾胃阴虚,则为阴虚胃热之胃痛.

3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复杂.虽然很多学者对其辨证分型的标准做了很多研究,但仍然无统一结论.

王垂杰等辨证分为3型,中虚气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郑振芳辨证分为6型,功能性脾虚气滞型,肝气犯胃型,饮食积滞型,寒热错杂型,痰湿中阻型,胃阴亏虚型.2010年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通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将此病分为五型,分别为①肝气部结证;②肝气犯胃证;③脾胃气虚证;④湿热滞胃证;⑤寒热错杂证[1].

4中医药治疗研究

4.1辛开苦降、寒热平调 古代中医,张仲景创立了辛开苦降的泻心汤系列方治疗痞满,把病证辨证分为痰气痞、热病热病兼阳虚、水痞、寒热错杂痞等多种类型,分别以水停致痞、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生姜、甘草湾心汤、附子再心汤治疗,胃虚痰阻者,分别以五苓敌、旋复代赫汤治疗.现代中医医,赵亚军,宋清照等用半夏渴心汤治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吗丁琳组疗效显著[2].吴坚等发现半夏泻心汤对胃肠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脾胃气机升降达到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3].刘凤英[4]等将半夏浑心汤加味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4.2化痰除湿,健脾理气 古代中医,《千金方.脾脏方》之槟榔散用槟榔、吴茱英、厚朴、神曲、麦芽、陈皮等理气化痰散寒除满为主,少加茯苓、党参、白术以顾护脾胃.寒湿中阻者,治以《局方》中的平胃散以除理气宽中、湿化痰.现代中医,杨秀婷等认为以补虚和祛湿为基本,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平胃散治疗,效果显著.符思[5]等以藿香、香附、广木香为主药自拟加味三香汤,加减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很好效果.

4.3清热祛湿,健脾和胃 古代中医,《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中指出"有膏梁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者".现代中医,汪红兵等以连朴饮为主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文亮等用枳实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热中阻型,效果良好.

4.4消食化滞,健脾和胃 古代中医,《医学心悟》曾说:"消者,去其壅也,必为消散,乃得其平".朱震亨言:"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现代中医,蒋旭荻等以保和丸为主方加减,与吗叮琳治疗方法比较,中医药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吴元祥等自拟开胃消食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组患者总症状及单项症状食欲不振症上、腹胀、早饱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4.5健脾益气法 古代中医,《景岳全书.病满》"虚寒之病,治宜温补,是脾胃气强,则病开而饮食自进,元气自复矣."、"无邪无滞而癖者,虚痞也等;虚病、虚满者,非加大温补不可".现代中医,杨兴俊等研究表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效果优于吗叮啉.吴华清等对健脾和胃方(厚朴, 党参,炒白术,炒积壳,佛手,香附,木香,紫苏梗,薏苡仁)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4.6疏肝理气,消痞和胃 古代中医,《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肝木宜疏,胃府宜降;肝木肆横,胃土必伤;胃土久伤,肝木愈横.治胃必佐泄肝,泄肝必兼安胃",指出肝胃需同治.现代中医,朱莹等对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在抗消化不良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的中药,疗效显著.丁泳等应用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5中医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疾病除汤药外还有其他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按摩、外敷等

5.1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缓解不适症状以及改善功能性胃动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副作用更小,可以有效改善食欲、精神状况与睡眠质量等.李建强采用任脉的气海、中脘穴,心包经的内关穴及胃经的足三里、梁门穴,针刺得气,施以温针 .80%的例患上腹痛、饱胀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5.2推拿按摩治疗 郑庆山等以推拿按摩手法治疗,辩证施治.10次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10次巩固治疗后症状消失,20次治疗后痊愈,且复发率低.

5.3外敷治疗 史斌娜等研究表明以吴茱萸研末敷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病情,治疗1~2疗程后,总有效率可达94%.

6结论

近年,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用药方面成果显著,治疗经验丰富,手段多元化.现代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证型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该病复发率高,应从机制上证明中药的疗效,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痛苦.另外中医与辨证相结合,可以达到标本兼治且不良反应小的效果,但是辨证分型多基于宏观辨证,没有一个金标准,不能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这是国内学者面临的严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