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老妻”王闰之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92 浏览:68727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病逝后,苏轼续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妻,与之相伴26年.

王闰之的出身是个迷.

有人说她是进士之女,有人说她是目不识丁的村姑,有人说她出身于官宦之家,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流落民间.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有待考证.

她嫁给苏轼时,已是“大龄女青年”,21岁了.

在宋代,女子14岁就可以嫁人,21岁嫁人,已经相当晚了.想当时,苏轼中进士第二名,受到一班朝廷重臣的宠爱,连文坛领袖欧阳修都在公开场合宣称“其不如也”.这样一位风头正健的从六品官员死了老婆,上门提亲的人应该踏破门槛才对,接下来,续娶个有背景的豆蔻佳人,也不是什么难事,他怎么会娶才貌并不出众的王闰之呢

有一种说法,是王弗去世前,对苏轼叮嘱过,我死了,就让我的堂妹服侍你吧!

当然,这只是猜测.

为什么让堂妹服侍呢让堂妹做自己儿子苏迈的继母,怎么说,也是亲上加亲吧.


事实证明,后来王闰之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王闰之去世后,苏轼在《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说王闰之“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充分肯定她是个好老婆,也是个好母亲.

和王弗不同,王闰之不具备“大家闰秀”般的款款风情,她是那种让男人看着踏实温暖的女人.在凶险的政治风波中动荡不安的苏轼,非常需要这样一位朴实贤惠的妻子,给他的婚姻拴上柴米油盐的“安全带”.

苏轼娶王闰之时32岁,比王闰之大10岁,可苏轼常把王闰之叫做“老妻”.

在精神生活上,王闰之不能与大文豪琴瑟和鸣,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苏轼就离不开王闰之了.

苏轼在黄州的东坡之下,种了50亩稻田,养了一头牛.有一天,牛忽然病了,病来的很急,奄奄待毙.50亩稻田,就靠这一头牛来耕种,现在这头牛不行了,苏轼急得要命.王夫人告诉他一个秘方,说:“此牛发豆斑,疗法当以青蒿作粥啖之.”苏轼按照她的方子,取青蒿作粥给牛吃,果然药到病除.

王闰之不光懂得医牛,还会给水牛接生.东坡曾对章说:“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据现代学者考证,此处的“黑牡丹”,就是名贵水牛的代称.不追根溯源说典故,就是从字面意思来看,也可以理解,水牛一般是黑色的,用牡丹花来比喻牛,那肯定是母水牛了.

王闰之为苏轼生了两个儿子.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心情郁闷.两个小家伙动不动就拉扯苏轼的衣服,苏轼刚想训斥儿子,王闰之就说:“儿子嘛是不懂事,难道你比儿子还傻吗不找快乐,发愁干嘛!”

听了王闰之这一番话,苏轼无比惭愧,正在自责,王闰之已经将一杯薄酒摆在他面前了.于是苏轼大发感慨,觉得自己比魏晋名士、酒鬼刘伶幸福多了,因为刘伶的老婆总是不让刘伶喝酒呢!

这种家庭温馨,恰似并不苦口的良药,医治着苏轼宦海沉浮中那颗伤痛的心.

苏轼很喜欢拿王闰之和别的名士的老婆对比,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窥见王闰之温暖的背影与苏轼的欣慰自得.

苏轼曾写诗说:“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元亮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字,陶渊明归隐田园时,曾写过一首《责子诗》,告诫儿子们不要懒惰.“敬通”是东汉辞赋家冯衍的字,冯衍的老婆是出了名的悍妒,他曾写信给小舅子,要把老婆休掉.苏轼谦虚地认为自己写文章不敌冯衍,但娶的老婆比他强多了.

作为传统的家庭妇女,王闰之一生任劳任怨,惟有一次对苏轼发了脾气.

苏轼因诗被谤、受到朝廷差人的拘捕,差人气势汹汹,苏轼堂堂一太守,也被“如驱鸡犬”.拘捕了苏轼后,御史台还派人到他家来搜寻诗文取证,企图进一步定罪.苏轼全家老小,惊吓得要死.王闰之把一腔怒火都发到苏轼头上,骂道:“你喜欢写文章,文章写了有什么好处吓得我们到如此地步!”一把火将苏轼在湖州任上写的诗文烧了.苏轼一生,在湖州任上的诗文最少,与此有关.

事后苏轼也没有怪罪王闰之.凭心而论,王闰之这种不无偏激的类似村妇的行为,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俗语说,平安是福,在她的生存哲学里面,家人平安、家庭幸福是最重要的,至于文学创作这种风雅之事,又当不得饭吃,作为生活调剂还可以,一旦惹来灾祸,就如遇瘟疫般避而远之了.

但也不能说王闰之毫无文学细胞.

王闰之与苏轼共同生活了25年,她死时,46岁.就在王闰之45岁那一年的正月里,一天晚上,月下梅花盛开,王闰之突然大发诗情,说:“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可召赵德麟(苏轼好友)辈饮此花下.”苏轼听后大喜,说:“此真诗家语也.”

有不少人将这句话强加到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头上,其实这时候,王弗去世已经20多年了.

王闰之死后,58岁的苏轼大为悲痛,在祭文中发出“惟有同穴”的强烈呼吁.后来,苏轼死后,弟弟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满足了哥哥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