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29 浏览:45557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灵动多姿的教学活动.成功的朗读教学要求层次明晰、指导细腻、过程生动、形式活泼.

一、分层训练——力求循序渐进的功效

训练说明:将朗读训练设计为若干步骤,一步解决一个朗读要点,让学生明晰循序渐进的训练轨迹.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朗读训练1: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第一步,读出诗的音乐美.这一步的要点是准确把握节奏.(范读第1段)指导:节奏就是有规律的短暂停顿.它是以诗句中的音节或意义来划分的.第二步,准确区分停顿中的“长顿”与“短顿”.如“我想”“你看”“不信”这些词语需要较长时间的停顿.(师范读、生齐读)重点解决诗中的停顿问题.第三步,训练语调的抑扬顿挫,准确判断诗句中的重读词语.(范读第2段)指导:诗句中某些词语之所以要重音朗读,是因为这些词语突出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第四步,关注韵脚,读出诗的韵味.(齐读第1段)指导:诗歌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结尾,就是押韵.押韵的字放在最后,故称“韵脚”.


总结:本诗行数相等,每节四行;偶句押韵,每四句换一韵;各句字数基本相同;每句三到四顿,顿数也基本一样.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朗朗上口、和谐优美、悦耳动人.

朗读训练2:品味——感受诗的情感美.分小组朗读,第一小组齐读第一节,要求读出一种惊喜;第二小组齐读第二节,要求读出一种赞美;第三小组齐读第三节,要求读出一种欢乐;第四小组齐读第四节,要求读出一种甜美.

总结:诗言志,情感总是显露于字里行间.本诗表达一种美好想象和热烈向往之情.微波荡漾的感情和低吟浅唱的韵味,既突出表现在诗的画面之上,又蕴藏在词语、句子、标点以及修辞手法之中.

二、细腻品读——追求训练过程的生动

训练说明:针对不同文本特点,对症下药,进行细致的朗读指导.以《捕蛇者说》为例.

初读,人人出声.要求读得既流畅又响亮,初步感知课文.再读,逐段训练.要求字正腔圆.师示范,生学读.三读,感知层次.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四读,入情入境.让学生仔细体味文中情景,并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朗读较好地将其表达出来.五读,急缓适度.如朗读第四段蒋氏的哭诉,由急而缓,读出文中的悲情,读出蒋氏叙说的层次.

三、亦引亦读——确保重点段落的突出

对课文精彩片段的引读十分关键,引读到位则事半功倍,否则白白浪费时间.篇幅长的课文最适合此法.以《藤野先生》为例.学生先放声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然后通过引读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

师引导(第1段):“也无非是这样.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等”文章开始就表现出作者失望的情绪.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辫子,在上野赏樱花,在会馆学跳舞等对这种浑浑噩噩的生活要读出愤懑和厌恶之情.

师引导(第36~38段):鲁迅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他的正直热诚,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现了不忘恩师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朗读时要读出深深的怀念和无限的感激之情.

以上朗读细节以感情基调为线索展开引读,文章篇幅长但阅读重点突出,清晰地展现了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

四、演读——达到憾人心灵的佳境

演读是充满感情的表演形式的朗读训练.这里的演需要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根据文本把头脑中平时所积累的表象精心挑选、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文章中所刻画的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有形有色的事物等.通过演读达到如见其人——感受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如睹其物——感受物的形、色、味;如临其境——感受环境的恬静、欢腾、险峻等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1.细节模拟,适宜训练个人朗读能力.以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为例,文章开头是一段外貌描写:“皱着眉头等她的嘴唇歪扭着等黑眼珠等又小又可笑.”一连串的细节描写贴切、传神.学生可以模拟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调将一幅细腻温馨的画面读出来.2.角色表演,适宜分组朗读.如《威尼斯商人》一类戏剧作品,可让多个学生分角色表演,声情并茂地把台词诵读出来.3.叙演配合,既训练语言表达又训练动作表情.如《核舟记》第3段朗读训练,对于苏轼、鲁直、佛印三人的位置及各自的形体动作学生容易模糊,可采用三个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诵读述说的方式训练.4.情节改编,以课本剧为主.如将《愚公移山》《骆驼祥子》等改编成课本剧,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一句话,没有读,就没有悟,就没有语感,没有共鸣,也就没有阅读教学的生机盎然.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