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建设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09 浏览:12324

【摘 要】医院文化是医院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必将越来越成为医院综合实力竞争的 重要因素.医院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内涵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而中华传统文化则是医院文化之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基础,以传统身心保健技术为手段,以健康文化及家文化为特色和目标是医院文化建设最现实和可行的方法.

【关 键 词 】医院文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医疗行业的建设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医院的硬件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与之相应,医院的文化建设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文化作为医院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必将越来越成为医院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梦的一部分,建设什么样的医院文化体制,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医院文化也日益成为每个医院面临的现实和迫切的问题.医院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内涵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而中华传统文化则是医院文化之根.作为一名深受中华传统文化震撼的医务工作者,也想以切身体验提出医院文化建设的一点愚见,以期得到同道的斧正.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已深入人心,日益成为决策者们制定决策的重要出发点,那么,作为医院这一特殊场所,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医院文化是最具当今中国特色的医院文化呢?我认为是健康文化和家文化.

一、健康文化是医院文化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

当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或者失去时,首先想到的是医生或医院.医院建立的根本目的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各种方法“修复”病损,使失去健康的人们恢复健康;第二层次是带领尚在健康中的人们继续保持健康,第三层次是带领人们通过一定的思想行为的改变,获得更高层次的健康.恢复和保持健康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心的中心.抓住了这个中心,一切工作都会有的放矢,高效快捷.

那么,人们是怎样失去健康而患上各种各样身体或心理的疾病的呢?是我们失去了身体和心理的平衡.那么又是什么导致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呢?从根本上讲,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越来越偏离了身心运动的原有的自然规律!这样讲可能有些抽象,我们换个方式讲: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生命模型,在根据生命模型的原理进行分析,就一目了然了.

生命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模型来表示:

生命等于生命载体+生命能量+生命程序

生命的健康是生命载体、生命能量和生命程序三者的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生命载体是身,生命程序是心(生命能量不单独存在,它是身心运动的动力来源,并通过身心运动来体现它的存在).任何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造成生命载体的不完整(如外伤)或不平衡(如局部炎症)即形成身体的疾病;同样,任何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造成生命程序的错乱就形成了“心病”,“心病”(错乱的生命程序)会直接导致生命物质运动的紊乱,进而直接或间接地、立即或到一定时限后发生生命载体(身)的损害(如焦虑导致各种疾病,这其中也包括遗传病、免疫紊乱造成的各种疾病).因此,我们如果能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心理的手段来修正生命程序和生命载体的运动失衡的状态,我们就能使生命恢复健康.

纵观当今医院诊疗的现状,医院绝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针对作用于身体的各种设备和药物的更新换代上去了,对生命程序即“心”的修正手段虽也日益重视,但一直停留在原有西方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一些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上,由于其心理学理论并不完善,所以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修正手段也不完善.如果你认真研读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你会发觉,其实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蕴含了最先进的、最彻底、最全面的恢复身心平衡的大量的方法,我们只需要适当挖掘和整理,“拿过来”就可以用了.这些方法就隐藏在中华经典中,如《易经》、《道德经》、《心经》、《论语》、《》等里面了.所有这些经典都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以遵道合德为思想行为的准则,而其中似乎道家对修身技术的研究最为深入.修身是高于普通意义健康层面的高层次的主动的身心健康练养技术,在佛、道、医、儒等中华传统文化根源的相关经典中都有着各有千秋的全息的表述.所以诵读有代表性的经典是获得高层次健康文化知识和修养的最迅速、直接、高效和最低经济成本的方式.

在所掌握的现有医学知识水平上,通过诵读经典,获得高层次的身心健康文化素质的提升,就能使医务工作者不仅能有效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更能全方位、全维层地给病患提供身心康复的维护和修正工作,而这正是医院的最基本的职能.

医院健康文化的建设,很明显要从医务工作者本身及病患两方面进行.

对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首先要学会懂得身心健康维护和修正的原理,其次要学会和常规练习身心健康维护的技术(修身技术).既作为身心健康保健技术的实践者、受益者,同时也是示范者和教育者;针对病患者,不仅要帮助他(她)们恢复已失去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她)们养成主动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知识和方法,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用主动积极的方法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和最先进“治未病”.事实证明,治未病所能获得的长远效益,要远远大于疾病发生才后动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药物去诊治所能获得的效益,而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则远远小于后者,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医院决策者是否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是否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及是否真正重视和实践.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文化的建设在短期内可能见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会牺牲掉一些经济利益,这是决策者应该正视和面对的.然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当医院的每个医务人员都在精力充沛、身心愉悦的状态中工作,能产生的内在凝聚力也是不可估量的,所能产生的高效率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效益无疑是巨大的.

当今医院现实情况是:医护人员大多数都在超负荷工作,如果在一个毫无文化氛围、冰冷的、没有灵魂、只讲经济效益的医院环境中工作,没有多少人愿意像孺子牛那样毫无怨言和尽心尽力地工作,一旦有了更好的选择,这种医院是留不住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的.留住人才是医院财富和效益等等一切的来源和基础.医院健康文化的建设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这是医院决策者要特别重视的. 对病患来讲,一个有着良好健康文化氛围的、高技术水平的医院比一个单纯仅有高技术水平的医院更能吸引他(她)们来就诊.因为在这里,不仅自己身心的疾患能够得到良好的医治,更能学到主动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病患的就诊多了,医院的效益能不提高吗?那么如何建设最符合当今时代的医院健康文化呢?

第一步,开展全院性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由院领导带头,所有职工参与.这一步是关键,前面讲过,中华传统文化是医院文化之根,只有打下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下面的工作才可能持续而长久地开展.针对医院的特点,可以从《弟子规》开始,逐渐推进到《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等.不要小看《弟子规》,它可看做是当今最适合的“救急经典”,它告诉人们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弟子,入则孝,出则第,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出了一切圣学的学习起点和基础――做人.做好了人,才可能有颗“仁心”,才可能学好“仁术”去为病人做好医疗怎么写作工作,做好医患沟通,尽可能减少医患、医医、医护等之间的矛盾.

第二步,开展全院性的、具有深层次身心保健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身心健康的维护方法丰富多彩,各有千秋,这些技术的目标都是获得身心的深层次的健康,而不是停留在肌肉活动层面的较低层次的体育锻炼.每天不超过1小时的高级身心保健技术的认真练习,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此外,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及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身心放松的训练室,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放松技术,结合现代心理学原理进行训练,使其能够得到及时的宣泄(或转化)和调整(或升华).适当地多搞一些文体活动也有利于身心的放松,但实际效果不如这种形式深入和持续.另外要建一个健康教育室,对病人及家属的进行健康教育和身心保健技术的培训.这一步是整个医院健康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步骤,重中之重是全体医护人员是否能够坚持学习和练习(康复科或保健科的医护人员应该成为其中的骨干).

根据上千万人以上的人的实践,身心保健技术的作用是明显和可靠的.只要领导能够真正带头实践,成效是不会令人失望的.当我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身心放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更容易被激发出许多新颖的创造性思维,也可叫灵性思维或者叫智慧,这有别于传统所谓的“聪明”,这是一种立足全局、把握整体的高层次思维,这对医院今后开拓性和跨越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类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只要给他(她)们足够的空间和舞台,他(她)们就能够为医院创造无比光明的前景.因此,医院健康文化远不是表面看上去的类似于普通的健康教育活动,而是一种医务人员潜在能力的高层次挖掘和激发活动,这不仅对医院,甚至对国家都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第三步,在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健康维护知识技术,并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前提下,创建面向全社会的身心保健技术培训学校,由专人负责,可以收取适当的费用(当然最好免费),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带领人们进行专业的、有全方位保障的身心健康维护技术的习练,并以医院为中心,辐射到各个社区.各个社区的身心保健积极分子,可对其进行较高层次的水平和能力的专门培训,达到独立或基本独立带领社区普通人员进行身心保健技术的习练的能力,这些积极分子又能带动更多的人习练,最终达到人人都学会,并自觉用这门技术主动地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目的.这样医院就真正成为病人、亚健康人群、甚至健康人的救治、矫正和咨询的“圣地”了.当人们的健康理念和水平日益提高,医院的病人会逐渐减少,然而那时医院绝不会为经济效益发愁,国家会将因为人们少生病或不生病而节省的大量医疗资金重新投入医院,以使医院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怎么写作.

二、家文化时医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家”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字.人们在家可以完全放松、无障碍、无心理防御地、真诚地交流,还可以得到最真挚、最无私的爱和关怀,可以享受用任何金钱、权力都换不来的天伦之乐.如果医院职工能感受医院就是自己的家,那会产生何等强大的医院内在凝聚力?如果病人到医院看病、治疗都感觉像在家里一样,那么医院何愁经济收入,又怎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医疗纠纷?在医院上班就像在家里一样温馨,来看病就像在家里一样方便和有保障,这应该是医院职工和病人共同的愿望.如果医院与职工及病人的关系仅维系在冷冰冰的金钱和权力关系上,那么这个医院肯定办不长久,也不会真正安宁和有活力.那么怎样建设家文化呢?

第一步,仍是中华经典的全院性诵读,这要形成一种制度.对于家文化而言,儒家的经典是当仁不让的首选,而《论语》又是首中之首.我们并不期望达到“半步论语治天下”的效果和目的,但通过《论语》来学会做人、做事、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是很直接的和高效的.孔子早就看透了人生,只是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未发展到与其相应的水平而未能在那个时代得以足够发扬罢了.《论语》也可以认为是家文化的重要根源.当然,《孝经》、《朱子家训》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经典.根据古人的经验和大量的现代实证,认真、恭敬的坚持诵读至少100天就能在人的心中打下牢固的深层次的家的烙印和基础.

第二步,观念的转变.院长就好比医院这个“家”的父亲,书记就像母亲,科主任就如哥哥姐姐,普通医务人员就是弟弟妹妹,病患就是受了伤的亲戚.有了这种观念的转变,医院的怎么写作理念及工作效益就可能实现比“以人为本”更高层面的提升.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一步是很难的,但只要第一步走好了,其他的不是问题.

第三步,扩展或升华医院的“家文化”至全社会,使医院成为全社会成员的“自家人”.每当人们有身心方面的问题,自然想到的是找“自家人”解决.至此,医院“家文化”建设获得圆满成功.实际上,此时的家文化已成为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建设意识和行为,已经是全社会参与而不是局限于医院内部人员的建设了.

综上所述,文化建设已日益成为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基础,以传统身心保健技术为手段,以健康文化及家文化为特色和目标是医院文化建设最现实和可行的方法.有了文化的医院才有灵魂,才能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稳步发展,发挥巨大的应有的贡献,为和谐盛世的构建增上一块亮丽的砖瓦,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注入强大的、持续和长远的动力,为和谐盛世的构建增上一块最亮丽和坚固的砖石!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