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慢疲”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54 浏览:10445

随着社会竞争态势愈演愈烈,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慢疲”)已悄悄逼近现代人.脑力劳动者以及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者,是“慢疲”的高发人群.长期过度疲劳,容易积劳成疾,给疾病甚至死亡以可趁之机.


什么是“慢疲”

“慢疲”也称为慢性疲劳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征,由于在社会中上阶层的人员中比较多见,又被称为雅皮士流感.这是一种长时间的严重疲乏无力状态,这种疲乏无力目前找不到原因,也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缓解.发病率在不同的人群中差别很大,所以没有一个肯定的统计数据,不过在美国芝加哥的成人发病率为0.42%,在白领阶层可能更高,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此病自从1988年提出后,1993年被确定此病存在,而后在全世界迅速开展了深入研究,许多国家成立了“慢疲”联合会.美国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已经把此病作为感染疾病类中的第一类.

“慢疲”的病因

人体疲劳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脑力或体力的支出,使人体中有害物质积累,堵塞通道,造成肌肉紧张及传导神经受阻,破坏了人体内系统的平衡.此时,你会感到四肢乏力、精神倦怠、腰酸背痛等“慢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还不完全清楚,但被认为与病毒(如疱疹病毒、肠道病毒、逆转录病毒、EB病毒等)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在国外文献上将其归类为传染病.有的学者发现“慢疲”病人存在诸多异常,如自身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某些物质缺乏,因而在临床上该病日益受到重视.西方国家经大量研究表明,该病还与必需脂肪酸缺乏、血中色氨酸改变、肉碱、B族维生素缺乏等各种因素有关.许多“慢疲”的病人都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

“慢疲”的症状

“慢疲”患者的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女性占多数,这些病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受其影响很大.“慢疲”发病时酷似感冒,最主要的症状是长期(超过六个月)疲劳,卧床休息无明显缓解,病人平均活动量比健康时减少一半以上.其他并发症状包括:不易解除的疲劳;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持续的失眠症状或多梦、早醒;头涨、头晕或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低热;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该症的其他症状还有:颈胸部肌肉疼痛,但全身其他肌肉群也可受累;淋巴结轻度压痛;夜间盗汗、神经性厌食、脉搏加快;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饱满感、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慢疲”要就医

一般情况下,自感疲劳的病人几天或一周后体力即可恢复.如疲劳超过一个月,可认为是持续疲劳;疲劳症状长于三个月,就应到医院就诊;持续半年以上的疲劳(如上述的“慢疲”症状),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就需要上医院就诊.

为了防止误诊发生和减少医疗费用,病人应当配合医生在医院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查:1.了解病史和职业,进行常规体格检查;2.了解心理和精神状态;3.进行常规的血、尿检查,寻找导致疲劳的原因;4.如果实验室检查有确切的问题,大夫可能继续给你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检查找不到任何原因可以考虑到“慢疲”.

“慢疲”的防治

对“慢疲”应以预防为主,由于此病和身心过度疲劳有关,所以在现代生活中应当把工作和学习当做有趣的活动看待,在心理上别那么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乐趣,而不是苦不堪言和被迫无奈,在放松的心理状态下工作和学习.所以工作和学习的内容应当搭配、多样化,当你脑子发木、记忆力衰退、工作和学习效率迅速下降,出现慢性肌疲劳综合征时,应当学会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学会放松和休息.经常走出户外,投身自然,沐浴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能消除疲劳,松弛身心.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治疗“慢疲”的绝对有效的方法.要治疗,就要首先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重.药物治疗尚处在摸索阶段,毕竟它的发病机理还不很明确,但可服用胡萝卜素、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美国科学家发现肉碱在治疗此病中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同时根据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调节自身免疫系统,科学地饮食和休息,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病情.当伴有心境差、情绪低、焦虑、烦躁、失眠等情绪问题较明显时,可辅以舒缓神经或镇静、抗抑郁的药物,但切记遵医嘱服用.

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应采取心理和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首先采用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手段帮助病人缓解压力、改善睡眠,从而减轻症状;同时辅以药物,达到增加免疫的效果.对患者来说,配合医生治疗是一方面,自己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很重要.非药物治疗还包括针灸、瑜伽、太极拳、理疗、疗养、催眠等方法.经过治疗和调理,大约有2/3的病人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而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