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48 浏览:20259

摘 要 : 目前医学院校专业教学任务繁重,往往忽视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然而,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医学价值取向的最终体现.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应该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目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 医学生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不仅要为病人治愈疾病解除痛苦,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怎么写作.完善医疗怎么写作中的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成为医学院校开展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人文素质内涵及教育意义

(一)人文素质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1],它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包括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它要求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医务人员应该具备医学人文精神,即要求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而且是人文精神的内化.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医学是一门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学的目的是通过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要求医生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因此,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或有助于正确解决医患纠纷,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逐渐增多,医患关系恶劣,甚至出现了很多恶性事件,导致临床中患者对医疗怎么写作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医患之间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各种先进的诊断仪器和设备广泛地应用于诊疗过程,医生们凭借这些仪器设备对病人的病症进行分析,做出诊断.但是在这种人机对话过程中,医生往往仅仅是关注病人的疾病而忽视了病人的情感需要,这使医患关系逐渐淡化,另一方面人们对医疗怎么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怎么写作的关注也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怎么写作逐渐过渡到包括技术和态度的双重怎么写作.一旦医疗怎么写作中出现问题,患者与医生之间由于沟通不够就会产生不理解,甚至出现对立.因此,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懂得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并指导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医生需要针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中患者所患疾病有很多是心理疾病或受心理因素影响的躯体疾病.在单纯的躯体疾病过程中,也有很多患者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好转有重要的影响.医生只有把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因素结合才能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

二、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的原因

目前医学院校部分学生文字功底较差、错别字多、书写病历词不达意或语句不通,做事马虎草率,说话随随便便,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与他人沟通存在障碍.很多学生对病人缺乏同情心,没有责任感,甚至对医生收红包的现象表示认同,人文精神明显缺失,不能适应医学职业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学高等院校的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我国医学人才的重任.由于医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和医学专业学习的广度和难度逐渐加大,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医学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医学生培养目标上,部分医学院校没有明确地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目标列入其中,有些学校的教育目标上虽然意识到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只是简单应付,如:减少了人文类课程的科目和时数、将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等.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台湾等医学院校都有针对医学生特点的人文类课程,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重约为25%-10%,而国内医学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比例在8%左右[2],而其中一部分还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

(二)专业教学中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培养,往往依靠人文学科教师来进行.很多医学专业教师只是一味地教授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使学生一方面从人文教师中学习人文知识,另一方面从专业教师中学习专业知识,两者互不联系,不能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运用于医学临床中.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欠缺

我国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死板,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忽略了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尤其忽略了人文学科与医学实践的关系,致使学生学了却无用武之地,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睡觉、逃课和在课堂看课外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人文素质教育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医学院校普遍以理论考试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但人文精神只能表现在人的意识、思想、情感和实际行动上,所以以往的考试形式能考查的只是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无法准确地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评价体系不合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五)教师本身人文素质欠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某些教师本身人文素质欠缺或不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能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

(六)理论与实际脱节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埋头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忽略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对病人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造成了所学知识和实际的脱节,达不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对患者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一要加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如:医学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以及文史哲艺等课程,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二要注重人文活动的开展,如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义务怎么写作,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进行各种专题讲座演讲,等等.


(二)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3],它并不是简单地开设几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传授给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就能达到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应该贯穿教育的始终,即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应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因此,医学院校中不仅人文课程要承担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医学专业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不仅针对疾病本身,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从、社会、法律等不同角度来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组织学生对“安乐死”案例进行讨论,使其学会面对医学难题如何从多角度进行衡量,从而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定.

(三)传承祖国的传统医德并积极借鉴国外医德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国传统的医学人文精神,来源于儒家“仁”的思想.所谓“仁”就是“爱人”.儒家认为“医乃仁术”,医学的目的是仁爱救人.“爱人”首先强调尊重人的生命,其次强调尊重病人,最后强调对待病人应一视同仁.这成为中国历代医家所遵奉的医德宗旨和原则.我国历史上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喻昌等医学大师们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医学生树立了优秀医者的形象.在西方医学文化中,希波克拉底、迈蒙尼提斯等同样是医学史中的榜样人物.教师可通过对中外医者医德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爱.

(四)改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人文知识的灌输式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可以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现场模拟表演,让学生切身感受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情感需要,也可以通过欣赏中外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都有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

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以往以理论考试为中心的做法.对学生的要求从熟记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医学难题,比如某些争议比较大的检查或手术,教师要求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并说明原因,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评价,如:课堂表现及见习和实习期间的行为表现等,并将此作为学生奖惩、毕业的重要标准.这样有助于使学生学到的人文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真正达到人文教育的效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往往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人文学科及非人文学科教师都要不断提高本身的人文素质,充分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则应以身作则,一方面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一方面要对全体学生同等对待.医学院校应加强对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等.

(六)加强医学生的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接触并体验社会,在实践中感受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所带来的身心痛苦,体验和感悟医学人文怎么写作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开展医学生志愿者怎么写作活动,义务医疗咨询怎么写作等.其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医学院校与医院的积极合作,开展见习和实习活动,使学生在临床中自觉地体会医学人文价值.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深刻地学会热爱生命、善待生命,从而尊重病人、爱护病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从而表现为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学人文教育不是单一的人文科学教育所能完成的,它要贯穿整个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专业与人文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更好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医学人文精神,使其成为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合格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