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5例患者输血后追踪调查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8 浏览:20761

摘 要 : 目的: 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主要类型.方法:发 放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输血患者8175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6 例,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9.6%,发热反应发生率为30.4%.结论: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可以 有效地减少临床输血反应.

关 键 词 :输血反应;成分输血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519-02

患者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外反应,为输血不良反应.随着现 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在我国由输血引起的输血传播性疾病越来越少,临床工作中的输血反应 主要为急性输血反应,其中主要常见反应基本为轻度反应.笔者对本院2006年1月至2 007年12月输血反应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输血患者8175例,患者分布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传 染科等.

1.2 方法

发血同时发放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后及时回收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回收 率100%.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及供血者进行ABO正、反血型及Rh(D)血型鉴定,对 受血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相容性试验.

2.结果


8175例输血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6例,各类输血反应的比例百分比见表1, 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见表2.

3.讨论

8175例输血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69%.表1显示,在输血反应类型中, 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热反应次之,两者分别占输血总反应率的69.6%和30.4%,溶血反 应及细菌污染反应则未见发生.表2显示,各种血液成分中引起输血反应率最高的是单 采血小板,其次为去白细胞新鲜冰冻血浆.

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认识输血反应的类型、机制,对输血反应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 面的工作十分重要,有助于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的水平.在本院发生的输血反应类 型中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有过敏体质的人平时对某些特质(如花粉、灰尘、牛奶、鸡蛋 和鱼虾等)过敏,输血浆时血浆中蛋白种类较多及含有变性蛋白的血浆,易引起过敏反应 及发热反应的发生[1].献血者因多次妊娠产生高效价的抗-HLA抗体,如将其血液 输给患 者时也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再者由于不同个体间IgG重链(r-链)抗原性的差异,经输 血或多次妊娠产生同种异型抗体(抗-Gm),当再次输入血浆或免疫球蛋白,引起过敏反应 [2].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期间至输血完毕后1~2h内,出现发热、寒战,体温高达37.8~40.2 ℃ ,伴头痛、恶心、心率加快等症状,血压多无变化,发热时间持续30 min至2 h.大多数发热反 应与多次输入HLA不相合的白细胞、血小板有关,由于多次接受输血或妊娠,受血者中产生 白细胞、血小板抗体,再次接受输血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 、血小板溶解而释放热源,导致发热反应,另外由于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结合珠蛋白等 因 个体差异能激发产生同种抗体,也可引起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与输血次数 有关,这是由于多次输血可使受血者产生同种异型抗IgA抗体,再次输入IgA时便产生抗原 抗体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妊娠及输血次数有关.输血次数越多,引起输血反应概率越 大[3].

本科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在输血的各个环节形 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严格执行.输血前认真做好输血前的各项实验检查及核对工作,认真监 测血液质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随着成分输 血率的提高,输血反应率逐渐下降.大力开展成分输血不仅节约血液资源,更重要的是疗 效好、反应少和安全性高[4].

综上所述,建议医生在输血前对反复输血或有过敏史、多次妊娠的受血者采取全面的免 疫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型鉴定、同种免疫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实验(含各种介质法),通过 检查可以避免免疫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