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魅力显现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776 浏览:67688

11月份,不冷不热,武汉人最舒适的时节,也是秋游旺季.在这个冬意渐浓的月份,发生了很多事情,以下几件我最为关注.

一个全会

湖北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于11月29日至30日在武昌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对科学制定我省的“十二五”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也在不同场合参加了讨论,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充分发挥湖北“大武汉、大科教、大区位、大产业”的优势等.全会评价了“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这足以说明此次全会的重要性,对未来五年全体湖北人民的福祉的提高,有关键性意义.

两个好消息

11月24日,武汉市青山区在上海松江区举行招商推介,150多家企业参与,4家企业签约,项目总金额达117亿元.签约项目主要为上海大华集团对青山东兴洲村进行“城中村”综合改造、上海天藤投资有限公司在青山北湖地区建设“上海松江工业园”、江苏(武汉)商会建商会大厦以及上海中胜泓润物流公司投资建设武汉国际钢铁物流怎么写作中心等.

两天之后,又传来好消息.11月26日,在上海西郊宾馆,武汉市汉南区组织的大型招商团与上海地区200多家企业举行了一场合作洽谈峰会.现场签约项目14个,投资额130.7亿元.上海尧舜集团计划在汉南区纱帽街投资20亿元建“上海产业园”,重点引进汽车零配件生产项目,与已引进的63亿元纯电动汽车项目“扎堆”;上海众帮商业集团将投资25亿元,在汉南建物流总部基地.

这给武汉人带来了两个关 键 词 :高铁经济与产业转移.从历史上看,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产业是沿着长江布局的,有了京广线之后,产业又沿着铁路布局,再有了高速公路,产业又沿着高速公路布局,现在自然会沿着高铁布局.以一个高铁车站为中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崭新的高铁经济圈.这个我们在去年高铁通车时就已经预料到了.我的预测是――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武汉的经济中心将会东移.各方人士都认为:2010年,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正汹涌而来.富士康计划在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英特尔-T关闭上海工厂并扩建成都生产基地,惠普在重庆设立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联合利华酝酿湖南新厂,海尔、格力、美的、TCL等家电企业计划或启动在内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等较发达地区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的快速攀升,金融危机下企业市场空间拓展的需要,使企业不得不思考把生产环节配置到成本更低的区位.然而,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能力不足、交易成本偏高等阻碍产业转移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东部企业仍有犹疑.在这些问题面前,中部应该比西部的办法多.所以,中部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会占得先机.从历史经验来看,每次大危机都会带来区域发展格局重新洗牌.这就是机遇.

两个论坛

11月6日上午,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武汉城市圈项目推介会在东湖宾馆梅岭礼堂召开.9点50到12点由我主持.内容众多,有全面提升武汉发展层次的战略思考、大武汉试点项目对于中法两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和管理系统、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整治、武汉城市圈空间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管治路径、关于中法可持续发展合作大武汉项目的初步展望.这些专家发言,让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产业创新是武汉最关键的事情;中法合作要在政府、大学、企业三个层面强力推进,在武汉应该建设中法高铁经济区;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一样的压力;交通能耗占全部能耗的16%;大武汉的发展与巴黎大区、塞纳河谷的发展相似,要把武汉发展成为多功能的城市;城市空间生产让人产生立体感和和谐感;大武汉的建设要注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减少交通距离,优化生活方式,减少污染,保持生态.

11月22日上午,我又参加了湖北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峰论坛,讲了12分钟.毫无疑问,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湖北近五年取得很大的成绩,湖北人可以抽自己的烟、喝自己的酒、品自己的茶、尝自己的虾蟹、写自己的家具等但是,我们环顾四周,会发现一些省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更加成功的经验.湖北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非常需要借鉴他省的成功经验.在各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辽宁是比较突出的.2008年以来,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辽宁省继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工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辽宁采取了九大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比如,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基本上是每一个县省里送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建设辽宁东、西、南、北、中5大特色农业产业区和沈大、沈山等高速公路沿线农业开发带,加快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如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纺织工业聚集产业带,建成了海城纺织工业园、丹东前阳纺织工业园、大连大杨服装工业园等纺织工业园.


一个冷链物流

食品飞涨、柴油短缺,可能是11月举国关注的,通过“国十六条”的贯彻实施,到了月末终于看到物价在下降,柴油供应在回升.但是,影响物价的深层次问题远没有解决.面对物价上涨,武商量贩总经理王斌宣布,全面运用冷链储备技术,储备羊肉、瓜果、蔬菜、粮油、食糖、鸡蛋等1000吨生活必需品,确保充足供应.本月至春节期间,从粮油、生鲜、蔬菜到保暖商品,武商量贩六大类20多个重点品类将轮流推出“极限低价”,缓解食品涨价给顾客带来的消费压力.听到这个好消息,终于让我这个武汉人松了一口气.价低时储备,价高时抛出,是控制物价的法宝.也是历史经验.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又名李克)就实行过历史上最有名的稳定粮价的措施――“平籴论”.最现代的措施就是冷链物流技术了.因此,我建议在总理的抑制物价措施中,应该包括对冷链技术的财政支持.食品冷链技术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因此,冷链产业未来蕴藏巨大的投资商机.

一个“医谷”

最近,关于武汉建设“中部医都”的说法很多.有的市民也担心:如果外来的病人到武汉看病多了,本地市民看病岂不更难?!我觉得关键是把武汉的医疗资源做的更大一些,这就是现代怎么写作业.武汉建设“中部医都”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全市医院有30家,占全省医院总数的47.6%,床位数则占全省医院的51.8%.湖北共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0个,其中8个集中在同济、协和,重点学科数跻身全国医院前3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19个;四大医学院的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博士授权点等数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武汉作为“中部医都”将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吸引周边省市居民就医,进一步彰显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形象,形成巨大的品牌价值和聚合效应.同时,武汉还有32个医疗新项目上马.按照疾病专科优势,武汉划分出十大中部专科诊疗中心,“器官移植中心”、“心血管病中心”、“皮肤病诊疗中心”、“糖尿病中心”、“烧伤中心”等,并拟在年内引入25名院士级的专家人才,形成数个大型的“医疗航母”级诊疗中心.

我在此提一个建议:武汉城市圈作为“中国光谷”、“中国药谷”、“中国文谷”,已经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准.何不趁热打铁,再申请一个“中国医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