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2016年24期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272 浏览:79733

焦点 极端天气使冲突事件发生率上升

【本刊讯】(记者 许竞) 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加重了人们对于高温天气的担忧.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气候与冲突事件之间有着很强的因果关系.

研究人员整合分析了包括考古学、犯罪学、经济学等多领域的60份研究报告后得出这一结论,于8月1日发表在世界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上.

气温升高、暴雨等情况都会影响暴力事件的发生率.研究者们估测,全球温度上升2摄氏度(3.6华氏度),个人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将增加4%,群体性冲突发生率甚至会增加14%.不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孝鹏分析,目前,该研究未能解释清楚气候与冲突事件间的作用机制.

此前,任孝鹏等人通过对比中国各地区气候差异,发现极端天气确实会对人心理产生影响.“若以22摄氏度为最适气温,一个地区的气温越极端,当地人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就更强,如东北、西北一些地区住民喜欢扎堆,更乐于互相帮助;反之,则个人主义更强一些.”任孝鹏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玫瑾看来,冲突事件是多重因素影响导致的结果,气候与冲突事件具有相关性,但不是单一起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比如,冬天更易发生抢劫,而夏天,的犯罪率会相应上升,正是外界环境提供了一定条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立中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发表在《科学》上的这项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若天气寒冷,人们更倾向于在室内活动,而高温日照时间长的季节,人类外出活动会增加,使得群体与群体发生冲突的机会也增加了”.

但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受到侵害.谢立中分析,比如,在个体利益受到损害,当其无法通过正常途径申诉时,就有可能引发报复社会等行为;或者群体利益受到损害,则多引发暴力冲突.


该项研究作者之一马歇尔·伯克(Marshall Burke)在接受BBC采访时亦承认,这项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解释某一单一的偶然事件.根据伯克的介绍,目前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在高温环境下,人更倾向于有攻击性;气候对农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引发冲突等.伯克表示,下一步的研究将会致力于解释在不同情况下,气候与冲突事件的作用机制.

无论如何,至少气候因素是引发矛盾冲突的原因之一已被证实.今夏,北半球多个国家遭受高温天气,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自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在这波热浪中,有多起暴力事件发生.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针对今年夏天这波热浪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仅仅在英格兰地区,就有540人到760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或者其他原因.

更不容乐观的是,8月15日,来自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与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发布的预测显示,2020年之前,异常高温天气可能还将出现两次,且全球未来30年内异常高温天气将更为频繁和猛烈.任孝鹏表示,鉴于未来极端气候的增多,还需引起相关管理者的警惕. 进展 科学家培育出“夜光兔”

伊斯坦布尔和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培育出能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兔子.研究人员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乳汁中含有有益分子的动物,用于生产以蛋白质为基础的药物.

试验中一窝八只兔子中,有两只兔子正常情况 是白色的,在黑暗中却发出绿光.为了使之产生发光效果,研究人员在母兔的胚胎中注入水母的DNA,再把这些变异的胚胎植回母体.其实,绿色只是证明实验成功的标志,这些兔子的寿命预计与不发光的兔子一样. 模拟仙人掌的油水分离技术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油水分离模式,设计灵感源于仙人掌的针刺.此项技术有望帮助处理溢油事故、工业含油废水、油田开采的三次采油等.

研究小组制备一种锥形针尖,并模拟仙人掌刺的表面构筑微米—纳米复合粗糙结构.实验显示,由于材料本身的疏水亲油性质,油水混合物在流经锥形针尖时,油滴会被吸附到针尖上,慢慢汇集成较大的油滴.针尖收集的油滴超过临界大小时,就会自发地将油滴驱动至锥形根部储存. 看科学

一种新巨型病毒被命名为“潘多拉病毒”,直径1微米(约为1000纳米),而传统病毒一般直径在10纳米-500纳米之间.该病毒只有6%的基因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基因类似.其可能来源于远古或者其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