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76 浏览:17795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血管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据统计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足预防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开始于糖尿病确诊时,且应贯穿始终,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和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截肢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自我护理

1.1 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血糖控制稳定,戒烟酒,生活有规律,讲究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1.2 定期检查足部的皮肤 早期发现茧、鸡眼、水泡、裂口、红肿、擦伤、溃疡及其他现象,应特别注意观察趾间和足底的皮肤状况.

1.3 注意足部卫生 每晚用温水(不超过40℃)浸泡按摩双脚,但不超过10 min,局部按摩不要用力揉搓以免损伤皮肤.一般情况下可用中性肥皂水清洗,并用湿润剂保护局部皮肤,采用柔软且吸水性强的毛巾轻柔地擦干足趾缝间及足部.冬天宜穿羊毛袜或棉袜,每天更换,不宜穿紧口袜或过紧的长裤.

1.4 选择宽松、柔软、合脚、透气良好的鞋子糖尿病患者不宜穿橡胶或塑料底鞋,因其透气差不易散热,足部易出汗致感染,不宜穿人造革、塑料及夹趾凉鞋,防止因感觉迟钝而造成擦伤,避免赤足穿鞋或赤脚行走,尤其是温、痛感觉迟钝的患者更应注意.

1.5 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冻伤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热水袋与皮肤直接接触,须用毛巾包好并将水温控制在50℃以下,禁用电热毯或其他代用品及火炉取暖,以防烫伤.

1.6 每次剪趾甲前须先用温水泡脚 采用直钝法修剪并用搓磨器将趾甲尖锐的边缘修剪整齐,不能剪得太短以免损伤甲床引起感染.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要勤翻身,特别注意足跟要加用棉垫圈以防受压.

2 治疗

糖尿病患者若发生足部溃疡要及时治疗,切忌随便涂抹药膏以免延误时机,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到20°~30°.以促进局部血液回流,有利于伤口愈合.

2.1 足部溃疡外用药治疗 采用清洁剂如双氧水、碘伏等局部清创控制感染创面,用抗生素溶液保湿敷料等换药并用高压氧治疗.

2.2 足部溃疡内服药治疗 应用扩张血管药物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血糖黏稠度减少微血栓形成.

3 健康教育

3.1 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应坚持“四性”,即知识的科学性,正确的指导性,讲解的趣味性,注重实效性.用多种形式帮助糖尿病患者及家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掌握糖尿病足发生的病因、影响病情因素、病情控制的方法,取得病人及家属的自觉配合,完善自我保健,保证长期治疗方案的认真执行.

3.2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较准确计算和调整每次的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学会胰岛素注射技巧、部位变换及低血糖的防治方法.口服降糖药者能自己调整用量,失效时能听从医师的医嘱,接受胰岛素治疗.不乱寻医问药,应以最低的费用达到最佳的疗效.

3.3 饮食指导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意味着病人须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使患者懂得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维持血糖、血脂、血压至理想水平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避免患者以药代食的错误治疗方法,为患者制订合理食谱,让患者掌握食物热量计算法,以便患者在离开医院后能根据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变化随时调整热量摄入、成分配比、食量增减的原则与方法等.

3.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中,随着长期治疗或病情反复,易出现消极悲观情绪,甚至厌生心理;有些病人对本病认识不够,不积极配合治疗,不限制饮食,不监测血糖、尿糖,导致并发症产生.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病人的各种心理状态,及时向病人解释说明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降低心理压力,用平衡的心态依从治疗,并在医护人员帮助指导下,让病人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对自身的医疗活动,这些都有助于病人自尊、自信及满足病人的某些心理需要,为痊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5 运动疗法 坚持每天进行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min,可采用行走、提脚跟、踮脚尖、弯膝、下蹲运动等,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病变发生.

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注血糖变化,不重视足部病变,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要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认识做好足部的护理是保证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须对患者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计划,使病人获取基本医学知识,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改变个人心理或情感状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提高自我护理的自觉性和能力,减缓、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