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症50例疗效观察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82 浏览:11400

关 键 词 :针灸;子午流注针法;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42-01

失眠中医病名“不寐”,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以致变证丛生.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贫血等引起本病.本文对50例失眠症患者根据管氏绘制的《子午流注环周图》,运用子午流注针法和常规取穴法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2009年12月~2012年9月的初诊患者,均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随机分成2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8~65岁;病程3个月~5 a;睡眠质量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20例,Ⅴ级8例.对照组50例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5~63岁;病程4个月~45 a;睡眠质量Ⅱ级11例,Ⅲ级14例,Ⅳ级19例,Ⅴ级6例.睡眠质量系根据WHO最新公布的睡眠检测法分为5级,Ⅰ级: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Ⅱ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Ⅲ级睡眠率50%~60%,睡眠障碍;Ⅳ级:睡眠率40%~50%,中度睡眠障碍;Ⅴ级:睡眠率30%~40%,严重睡眠障碍.而睡眠率采用国际标准统一的公式计算,睡眠率等于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2组性别、年龄、病程、睡眠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以子午流注法辨证取穴为主,根据管氏《子午流注环周图》推算开穴时日,定时取穴.心脾两虚型取脾俞、心俞、三阴交;阴虚火旺型取大陵、太溪、太冲;胃腑不和型取中脘、丰隆、厉兑、隐白;肝火上扰型取行间、足窍阴、风池.以当日当时所开经穴为主,先针开穴,后针配穴,虚证用九阳数补之,实证用六阴数泻之,留针30 min.虚证以9次为1个疗程,实证以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 d.

22对照组采用单纯辨证取穴治疗,分型取穴同上,治疗不拘泥时日,补泻兼施,留针25~30 min,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2组均治疗22 d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睡眠质量达到Ⅰ级,停服安眠药;显效:症状缓解,睡眠质量达到Ⅱ级,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达到Ⅲ级,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3/4以上;无效:症状如前,睡眠质量达到Ⅳ级以下,靠安眠药维持睡眠.

32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现“天人相应”的一种理论学说.子午流注针法是依据子午流注理论,遵循经络气血盛衰与穴位开阖的规律,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按时取穴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按时取穴和定时取穴法.按时取穴,是当日当时主开某穴之时,遇有该穴所适应治疗之疾病,即可及时以该穴为主穴而针之.定时取穴是按照流注时间,根据疾病辨证取穴,并与患者约定时间,当选用之穴开穴时,准时进行治疗.本文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时,依管老潜心研究创制的干支计算方程式和五环子午流注环周图,推算时辰开穴,定时取穴,配合辨证取穴,运用恰当的补泻手法,选择留针时间及疗程长短等均根据人体气血运行规律而定,故疗效显著.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常是某些老年病的伴随症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重,失眠已成为较普遍的一个症状,年龄段已逐渐年轻化.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头晕、头痛、心悸、健忘、耳鸣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镇静安眠药治疗,但这类药毒副作用大,易产生依赖性.

针灸采用“调神”之法治疗失眠,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景岳全书不寐》曰:“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灵枢邪客》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治失眠,不忘宁心安神.本病多取手少阴心经之俞穴、原穴“神门”.“神门”意即神出入之门户.笔者以辨证取穴为主,加取神门穴,择时取穴,以加强宁心安神、开郁散结之效,临床运用颇验.


(收稿日期:2012-12-2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