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矫形器对踝关节不稳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41 浏览:17118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踝不稳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患者27人,佩戴动态踝足矫形器,并行康复功能训练,两周后,再行功能评估,对比前后评估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踝足矫形器能改善踝关节不稳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平衡功能、步行速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

关 键 词 :踝足矫形器 脊髓损伤 踝关节不稳 运动功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9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45-01

不完全脊髓损伤会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许多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可恢复行走功能,但仍存在步态、平衡、能量消耗大、关节不稳等多方面问题.这类患者多伴踝关节不稳定,原因包括小腿肌力不足或整个下肢肌力不足、下肢深浅感觉障碍等.近年来矫形器广泛应用到康复医学领域,但踝足矫形器应用于脊髓损伤方面的临床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踝足矫形器对踝关节不稳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不完全性脊髓髓损伤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9―50岁.颈髓损伤10例,胸髓损伤8例,腰髓损伤9例.入选标准:①脊髓损伤ASIA分级D级以上;②经过常规康复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病情稳定.③步行时踝关节不稳定.排除标准:①伴有关节挛缩、畸形等不适合行走者;②合并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影响康复训练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患者在康复治疗时,佩戴踝足矫形器进行平衡、步行及上下楼梯等训练.矫形器由检测肢支具技师量身,采用高温热塑板材制作.患者每日佩戴踝足矫形器进行训练达2小时以上.

1.3 评估方法.对所有患者分别在矫形器佩戴前、佩戴2周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Berg评分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进行评定.

1.3.1 采用Berg评分量表[1],记录患者平衡功能得分.

1.3.2 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2]:用彩色胶布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为16m平地上标记测试的起点、3m点、13m点和终点.让受试者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自起点走至终点,用秒表记录患者从3m点至13m点所需时间.

1.3.3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3],计算每一个患者行走能力的得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治疗2周后,分别用Berg评分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进行评定,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周评分对比(X±S)

3.讨论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仍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例如感觉减退、肌力不足、平衡功能差、痉挛、疼痛等.踝关节不稳常见于下肢肌力不足、感觉减退等原因.虽然患者可以步行,但是可能引发关节损伤、关节疼痛,存在跌倒的风险.因为踝关节周围缺乏足够的肌力保护,易造成关节不稳.平衡能力不足也会增加踝关节及膝关节损伤的机率.患者的步态因为踝关节不稳会出现异常,步速变慢,能量消耗相对较大,长距离行走容易疲劳.针对这些问题,对已经进行充分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踝足矫形器的佩戴,可以解决踝关节不稳的问题,进而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步行速度;改善患者步态,节约能量消耗,增加步行距离,减轻疲劳;还可以提高步行稳定性,减少跌倒风险,增强上下楼梯等能力;减少下肢关节损伤,尤其是踝关节.通过本次研究证明:踝足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踝关节控制及步行等功能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不过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周期较短的缘故,踝足矫形器的长期疗效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并未在本次研究中反映出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