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合理用药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942 浏览:9319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36.016

儿童处在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发展变化阶段,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尤其是新生儿的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体内酶系统也不十分健全,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过程,不同于成人.而儿童的用药机会较多,感染性及其他后天性疾病容易发生,如果用药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中毒,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大量资料报道显示,年龄在<2岁的婴幼儿死亡病例与药物有关,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类药物,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中成药、外用药物、保健类药物.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到的病例报告显示,抗菌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病例报告总数的近一半.如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后,由于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能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无活性的代谢物,导致血浆中游离的氯霉素增多,使新生儿皮肤呈灰色,引起灰婴综合征;新生霉素也有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磺胺药、硝基呋喃类药也可使葡萄糖醛酸酶缺乏的新生儿出现溶血.使用最广泛的头孢类药物,如头孢克洛也有报道致惊厥[1].四环素类能与钙盐形成络合物,除使牙齿黄染外还使齿质易致龋齿,并影响骨质生长.喹诺酮类药可影响幼儿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早产儿的卡那霉素分布容积较成熟儿小,因此血药峰浓度较成熟儿高,易造成卡那霉素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有些医生和家长在普通感冒和发烧使时都用抗菌药物,其实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

解热镇痛药的不合理使用

儿童呼吸道发育不全,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诱发肺炎,引起发烧.有的医生在没有查明病因前,就盲目使用解热镇痛药,这样不仅会掩盖病情,还会引起呕吐、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一系列反应.水杨酸类药可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形成完全,胆红素易进入脑细胞内,使脑组织黄染,导致核黄疸,甚至引起死亡.对乙酰氨基酚更易引起肝损害、血液变化和胃出血[2].

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

一些家长把板蓝根冲剂用来预防感冒,但板蓝根长期服用会造成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穿琥宁注射液作为清热解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可致小儿高热寒颤、呼吸急促、紫绀、尿潴留也有报道.夏桑菊冲剂所含成分中的鞣质、生物碱、苷类以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双黄连粉针剂成分复杂,易引起不良反应[3].六神丸中含有蟾酥成份,儿童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惊厥等症状.


外用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大多数家长认为外用药物不良反应小,可以随便使用,其实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尤其在皮肤黏膜有破损时,吸收量更明显增高,外用含硼酸的撒粉与炎症部位易发生中毒,引起腹泻、呕吐甚至惊厥.小儿黏膜同样易被药物穿透,用鼻眼净(萘唑啉)给儿童滴眼,可经鼻黏膜吸收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阿托品滴眼可引起全身反应.含皮质激素的软膏或霜剂、乙醇、红汞、水杨酸、抗组胺药、新霉素等都易经皮肤吸收中毒.

保健药品的不合理使用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儿童营养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补各种微量元素,家长们唯恐孩子缺乏营养,把能补的全给孩子补上,却不知,过量补充钙剂肾脏,刺激胃肠道,引起便秘,代谢性碱中毒,高钙血症,肾结石[4],其实食物中所含的钙质更易被人体吸收,而且没有不良反应.补锌也不宜过度,过量易引起缺血性贫血,而且对于那些伴有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免疫系统已经适应原有状态时,过量补充锌剂易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只有那些营养缺乏,体质差,肠道吸收不良,锌含量测定减低的儿童,才能适量补锌,补铁不能盲目,必须准确计算剂量,以免发生铁中毒.小儿不可把鱼肝油当作补品乱用,只有<6个月的婴幼儿可适量补充鱼肝油.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药物是把双刃剑,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反应.儿童用药更应引起注意,为了使儿童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药师和医师应加强对儿童用药的指导,减少儿童的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朱光辉,李昌崇.头孢克洛致惊厥1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5):31.

2 穆光英,王秋华.对乙酰氨基酚致胃出血一例[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64-65.

3 王俊,王亦,毛德莉.儿童合理用药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药师,2005,3(8):247-248.

4 陈爱兵,郑爱萍,石娟.钙制剂的认识及其合理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8):76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