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34 浏览:33424

【摘 要】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一致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追求实效,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农村发展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格局来规划,把农业做强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方面来对待.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还很遥远.但这表明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就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做到全面性的要求.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主张的发展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少数人谋私利.在政策部署中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我们党的政治态度.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这一发展观的全部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质.


要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因为,一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全社会的小康是以农村的小康为前提的;国家的现代化也以农业的现代化为基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不断凸现,使贫穷落后的乡村与现代文明的城镇处于对立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就业保证上的差距也在扩大,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贫困问题凸现,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安排.除了经济收入差距之外,就是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之间的较大差距.

二、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力量.农民群众聪明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农民是这项事业的直接受益者,是建设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如何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另一方面,农民是推动这一事业的主要力量,是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农民群众,相信农民群众,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唱主角.

贯彻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能否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一是要尊重农民.要深入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推广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二是要培育农民.增强农村自我“造血”功能,注重激发农村内在发展动力,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更新观念、增强本领、提高素质,成为顺应时代要求,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现代新型农民.三是要扶持农民.要认真贯彻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工业反哺农业,把农村发展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格局来规划,把农业做强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方面来对待,把农民富裕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棋盘来审视.

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要因地制宜,追求实效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有轻重缓急.农村与城市相比,落后的方面很多,到底从哪方面入手?这就必须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入手.比如有的地方需要及时修通道路.有的地方需要拉上光纤,以及农村中普遍关心的教育卫生问题,都需要帮助解决,坚持政府扶持与自主创业相结合.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求必须做到“五要五不要”:第一就是要追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第二是要明确强调要从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不要盲目攀比.第三是要因地制宜,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各地农村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第四就是一定要和农民进行充分的协商,不能靠强迫命令的办法.第五就是一定要引导和扶持,不要包办代替.当前农民内心中有“三盼”和“三怕”:一盼钱包变鼓,二盼社会公平,三盼主人翁地位;一怕收钱,二怕强迫,三怕折腾.这就需要各级干部必须将农民的利益诉求放在首位,进一步从社会保障、医卫和教育保障上向农村倾斜,避免少数地方官员为谋政绩而折腾农民的现象发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