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的链接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904 浏览:117273

数学社会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的一个体系,他们认识的起点往往不是规定中的一些逻辑公理,而是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以及自身的一些生活经验.因而,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呼唤着要回归生活,激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用自己的经验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在真正的感悟和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激发情感,内化素质,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在学习生活中,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查重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学简单条统形计图时,一个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出示了两幅四个季度销售条形统计图,请学生分析哪一张统计图是销售游泳衣的?哪一张统计图是销售羊毛衫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游泳衣的销售高峰在第二季度――夏天,羊毛衫的销售高峰在第四季度―冬天,很快得到了结果,如我一位老师在百分率应用题教学中,糖水的引入,我想每个孩子应该都喝过糖水,讲发芽率时孩子学的那么轻松.我觉得应感谢科学老师在种子发芽实验中为孩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与生活成为一对数学的伴侣,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开展一切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提升数学经验,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双基”向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