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与历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1 浏览:11651

【摘 要】当今文综三科中历史处于最困窘的局面:高中三年一体化设计不到位,重复教学乃至低效教学的情况比比皆是;高三年级历史教学层次化落实起来困难重重;高三年级学生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衡;等面对众多的问题,很多历史老师也是云里雾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笔者的实践,越发感觉课例研究对历史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课例研究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40-01

面对高考,大家一致认为:文科生高考成败与否的关键在文综.而文综三科中历史处于最困窘无所适从的局面:高中三年一体化设计不到位,重复教学乃至低效教学的情况比比皆是;高三年级历史教学层次化落实起来困难重重;高三年级学生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衡等面对众多的问题,很多老师也是云里雾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高考贡献率?关于这一课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几年来,通过笔者的亲身实践,越发感觉课例研究对历史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意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简要阐述一下几点粗浅看法.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内涵

“课例研究”,在日本也称为“授业研究”.在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课例研究”,提高了教学水准.1999年,美国学者斯迪格勒和黑巴特出版了《教学的差距: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来自世界教师的精彩观点》后,促使美国人对“课例研究”的兴趣空前高涨.目前在西方及我国的一些学校也开始尝试“课例研究”形式,致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专业发展.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所谓“研究课”.“课例研究”不是针对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针对某一个教学问题,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一种重视教学质量的长期和持续提高的模式.关于课例研究,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课例即等于教学实录.其实二者虽然在体例上非常相近,但教学实录强调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教学过程,不包括反思和评价;而课例则是有所选择的,不是有闻必录,还可以有反思、评价和结论.在写作方法上,教学实录以叙述教育事实为主,不发表个人议论;课例在写作上讲究夹叙夹议,表明作者的观点或思考.

二、课例研究的的价值

课例研究作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同.那么,课例研究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首先,课例研究有助于较快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近几年笔者一直担任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教学,对历史教学面临的现状越发感觉改革迫在眉睫.自教研组开展《基于教学实录的历史课例研究》课题以来,成员组教师将高三年级遇到的问题作为首要研究对象,全力协作、集思广益,认为:高中三年一体化设计需要制定历史学科三年规划并逐一体现到各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高三年级历史教学应该严格依据各班级学生的学情梯次开展;高三学生备考应兼顾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拓展;高三教师备考应确保模拟试题的编制与高考试题题型、难度系数、考题特点完全一致,认真研究高考.

其次,课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不断构建和完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等于成长.他还进一步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课例研究”是一种持续反思,教师们在研究小组中,不断自我思考,大家共同讨论,识别自身的缺点,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并相互交换意见、相互理解、深入思考,使得教师的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再次,课例研究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大量的教改研究实验证明,在学校科研课题理念的指引下,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究竟应该怎样表达研究成果?报告教改研究的经过,像挂流水帐,缺乏理性;讨论教改的理论认识,往往又像建造空中楼阁,空虚飘渺.而典型课例谈论的事件是自己亲历亲为,有话可说.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教育事实”描述教改成果,保证了教育科研的客观性和实效性.

三、课例研究的方法

课例研究对中小学教师既然意义如此之大,究竟应该如何开展课例研究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


首先,分晰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式: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确立若干研究主题;围绕研究主题确立课例内容;立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专业研究者或同行教师再次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研讨,总结归纳;教师经过几轮教学反思和行为调整后对研究主题前后对比研究,在自悟中逐步实现从理念向行为的转变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课例研究报告,再现教师通过课例研制探索研究主题的思考和理解,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教学规律与专业成长路径.

其次,了解课例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课例研究报告一般应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教学设计,包括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即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二是教学实录,要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既要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又要围绕研究主题突出重点,即回答“这堂课是怎样展开的;三是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这堂课上得如何”.重点要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是否有超出预期的活动安排,对生成内容的处理是否适当;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围绕研究主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四是研究结论,既包括教师对问题解决办法的归纳总结,又应有教师在课例研究中处置性经验的提升与建构.

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怎么写作于历史教学.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期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反复琢磨,收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