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与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30 浏览:21862

[摘 要]在提出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背景基础上,梳理目前我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发展历程,最后结合河南科技大学的教改实践提出我国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创新与体系构建.机制创新包括建立校企之间的嵌入机制、建立校企之间的渗透机制、建立校企之间的共生机制,体系构建包括搭建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完善经管类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合理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研究、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体系.

[关 键 词]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创新;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3-0054-02

[作者简介]刘溢海1964―,男,河南洛阳人,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一、提出背景及现实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大学履行怎么写作社会职能的基本方式,也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河南科技大学具有优良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传统,学校63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洛阳一拖等国内重工业发展相伴生的历史.多年来学校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已探索出比较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都广泛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专业涵盖非常广,但以工、农科专业为主.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看,大多属于以高校为主、厂校结合的类型.在具体做法上多种多样,主要有高校办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体、在企业内建立校外实习和生产实践基地等.从实践效果看,产学研合作教育能较好地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吸收产业部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对高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延伸大学的社会怎么写作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伴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地方高校应该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动怎么写作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贡献力量.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经济与管理方面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是,在传统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存在培养目标趋同化、培养内容理论化、实践环节形式化等问题.使得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经管类人才的学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改革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作为育人、积聚、创新和怎么写作高地的作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借鉴工科专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为重点,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合作主体间互动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何进一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于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改革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怎么写作社会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机制创新与体系构建

一机制创新

1.建立校企之间的嵌入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学校研究成果嵌入企业发展过程,完善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企业需求嵌入学生培养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2.建立校企之间的渗透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通过成果转化、人才输送,实现学校教育、科研对企业发展的渗透;另一方面通过客座教授的引入、实践教学的外化,实现企业发展、社会需求对学生培养的渗透.

3.建立校企之间的共生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通过重塑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完善经管类专业培养环节、提高经管类专业培养质量,使得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企业人才供给、改善企业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发展文化,使得企业发展获得持续竞争力.


二体系构建

1.搭建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目前有一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两个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洛阳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洛阳市牡丹产业化研究中心,两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和郑洛三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这些基地为经管类专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陆续与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阳市多家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物流业、金融类企业或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金融企业建立了学生校外实习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2.完善经管类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在相关企业指导下,培养方案突出体现了“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柔性人才”的教育模式,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3.构建合理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深入研究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部分实践环节的实践内容和时间安排,围绕产学研合作教育目标,将实践环节贯穿于不同时段的学生培养过程,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贴近生产实际.

4.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研究

依托搭建的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互动平台,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训项目等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提高我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性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经管类人才.与此同时,我校教师团队的优势是科研,利用教师队伍科研优势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事半功倍;开发培训项目,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或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等怎么写作项目.5.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条件,综合研究并修订经管类专业实习实验教学大纲,改革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实验项目,也可利用我校实验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怎么写作,或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开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补充完善本专业的实验软硬件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6.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体系

部分经管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尝试双导师制形式,即邀请企业部分高工与我校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通过企业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工作,在学校完成资料查阅、文献综述和外文资料翻译,再到企业进行现场实验并接受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研究规范管理体系,给出合理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改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长期以来,我校与河南、洛阳众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校企之间建立更加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为我校本科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本科经管类专业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多年从事经管类教学的实际,在调研、咨询、交流讨论之后,确定复合型柔性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探讨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耦合机理

同技能型人才、知识型人才以及研发型人才相比,柔性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柔性人才培养也更注重所培养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培养.所以,“重实践、厚基础、增灵活、强能力”的教育模式是我们所重视的,这种模式更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外化产学研合作成果,探讨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耦合机理、内在规律.

三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与互动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改革培养环节、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客座教授、实现科研成果转换等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学校、企业间的嵌入机制、渗透机制和共生机制.

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2.

[5]朱云章.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

[6]王书华,杨有振,卫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2.

[7]谢龙.不同模式下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8.

[8]王玮.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