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程满意度调研结果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62 浏览:16034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体现着其作为社会人的价值,就业本身就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与大学生就业密不可分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形成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搭建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平台,此项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就业指导课程满意度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民生工作的首要一环.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每年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而就业率却在大幅下降.网络上“被就业”这一名词的热议把就业率的真实性与就业难的现实性摆在了公众面前,各高校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就业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端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成为现阶段各高校就业部门的首要问题急待解决.

1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1.1问卷设计


本研究编制的调查问卷,为高校管理者、教师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来分析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就业指导课程的对策建议,这对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完善人格的有用之才,成为具有强烈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的兴邦之才,成为具有远见卓识、勇于创新的栋梁之才这才是这门课程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1.2数据获取

本文采用的研究数据来自于本课题组对辽宁中医药大学的2012、2013届本科毕业生所进行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邮件、询问和问卷邮寄等形式向毕业生发出问卷1000份,其中每届毕业生各500份.回收问卷986份,有效问卷986份,其中2012届495份,2013届491份,回收率98.6%,有效率98.6%.在样本中,男女生比例分别是26.47%和73.53%;医学类有661名,占66.1%;经管类有153名,占15.3%;护理类有186名,占18.6%;样本结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调查结果

2.1课程满意度调查

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满意度一般,现在的就业指导课程是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开设,针对就业指导实际应用性的课程内容学生较为喜欢,但针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学生却感食之无味.

2.2知识获取度调查

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学生职业知识掌握程度极不均衡,对形势和政策比较了解,但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创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学生对自我知乏了解,仍不能明晰自己的职业性格和能力.

2.3内容需求度调查

此项调查研究学生想从就业指导课程中学到哪些知识,获取哪些信息,调查内容设置求职技能、职业认知、自我知识、生涯决策等.就业指导课程需求度调查结果差异较大,求职技能和职业认知的得分情况显著高于生涯决策和自我认知.可见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学习中重视的是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需求度较低.

3原因分析

由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实用学科,全国各高校在实际授课中没有统一系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规范化的授课教材,导致在整个课程教学实践中没有建立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各高校都是在探索中寻求发展,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统筹的分析该学科的具体发展方向,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就业指导教研室一般都设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专职指导教师,课程教学主要由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毕业班辅导员来兼任.这些教师每天有许多事情要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研究课程教学的方法、课程教学的具体安排,甚至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都没有正规的教学课件,这些导致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有时会出现教师厌倦、学生厌烦的不良反应.

3.2教学模式方法较陈旧

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缺乏连贯性、规范性,现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一般都是教师理论说教多,师生互动少,更别说有针对性的求职择业指导和学生求职实战实训了,课堂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实例教学,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觉行动缺乏吸引力,往往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3.3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

课堂教学偏重于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方面的指导,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良好心理素质培养、职业竞争能力培养、择业就业能力培养、以及寻找就业信息途径等方面,缺乏深入指导,往往是教给学生结果,却没有教给学生就业择业的正确方法,学生学到了皮毛,却没有真正的了解就业指导的内涵.

3.4缺乏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课程没有真正的纳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在课程安排上、教学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部分高校本科生一般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开设就业指导规划课,这个时候教给学生如何去规划大学生活、如何去利用大学时光为时已晚,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本硕连读的学生甚至还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3.5课程学科体系尚未建立

由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现仍旧没有属于自己的学科归属,有些教师在转正评级时,因为没有学科归属而一拖再拖,久而久之,导致本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因为不能晋级而转至其他学科,长此以往,有经验的就业指导人员逐渐外流,新入职的教师没有经验,又需重新培养,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4对策研究

4.1优化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结构

当前,只有从优化人员机构入手,努力打造一支专家(骨干)引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就业指导团队,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综合性强的要求.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中既要应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领导干部、辅导员,也要有从事专业教育和从事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教学研究的专家教授,还应聘请校外专家、优秀校友作为教师「1」.学校应出台促进这支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相应政策,保证课程研究和教育培训的经费,并以各种方式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为这支队伍创造职称评定的条件,提供进修培训、学习深造、学术交流的机会.学校还应加大投入,努力为课程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如:职业倾向测评系统、计算机网络指导工具、辅导书籍等.只有给这支队伍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才能调动他们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激发研究就业指导工作的热情,才能做到师资队伍的合理配备和相对稳定,才有利于推进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4.2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实务和经验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和毕业生择业目标的多元化,空洞的理论说教己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应根据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要求,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突出就业指导课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等三方面入手,以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原则,坚持课堂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原则,坚持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原则,不断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

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可以借鉴一些高校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将就业指导课程结构由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部分组成.公共必修课、选修课由就业指导教研室协助教务处组织实施.活动课有两种实施方式,一是由公共必修课任课教师有选择地组织实施,二是由就业指导中心与各学院组织实施.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模拟求职法、校友访谈法、专题讲座法、实地参观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多种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构建大学生就业知识体系和就业能力为核心「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发挥学生的自觉行为紧密结合.

4.3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良好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拥有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教育、培养过程.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必须首先改变功利化的短期行为,改变就业指导课程只在某一学期开设的状况,应构建一个从大学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覆盖学生在校的全过程.作为高校,在就业指导的资源利用方面,既要考虑国家大环境条件下的就业指导内容,也要考虑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所赋予的小范围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使就业指导教学内容本校化.切实符合本校学生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应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布实施.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与其他教学计划同步,特别要与各个阶段的实习实训相联系,依据学生的学识、兴趣、爱好和能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立未来职业的目标.

4.4建立就业指导课的评估机制和研究制度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评价的缺乏,约束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发展.因此,应制定课程评价体系和实施办法,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确立一个基本的量化标准.如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课教师手册,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和评估督查活动等.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应不断完善研究制度.一要深入行业和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和研究就业市场的宏观发展情况,仔细分析毕业生就业可能面对的状况,为学校招生和专业设置提供信息支持;二要通过学生的及反馈,开展学生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为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三要开展毕业生就业行为研究,围绕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面试技巧、求职礼仪、自主创业等专题,不断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形式和方法.

总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需要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不断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唯有如此,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才能取得成效,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