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887 浏览:34602

【摘 要】在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物流专业的教育能够迎合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本领.本文是在这种形势要求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依据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实践,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探讨,多角度的提出了在《商品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提高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关 键 词】中职物流专业商品学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改革

一、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商品学课程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是新兴的热门专业,而商品学是传统的基础课程.事实上,商品学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性.

第一,两者分析的要素――“物与商品”,其内涵基本一致.从字面意思来看“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物”是“流”的实体基础和作用对象;从专业角度来看,我国国标《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这一解释,可以把“物”简单地理解为“物品”,这一“物品”不是指一切物质实体,而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实体.商品学研究狭义的“商品”,主要侧重于生产劳动新创造的有形物质产品.“物”和“商品”都被界定为有形物质实体,不考虑怎么写作、知识等无形商品;“物”是“商品”范畴的一部分,它将房地产等无法进行位置移动的商品排除在外.

第二,两者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相似性.物流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和理学等多重属性,研究内容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现代商品学则被公认为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复杂融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质量为中心来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质量变化规律的.相比之下,商品学和物流管理存在着一定相似之处:两门学科都兼有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研究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研究内容都将商品包装、储运、检验等包括在内,是基本一致的.

第三,商品学的知识和技术为物流管理提供指导.物流怎么写作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实现客户的物流需求,各种物流基本功能的实现都是围绕具体商品展开的,因此,认识和掌握典型大类商品的自然属性,熟练运用商品检验、包装和养护中的技术方法,在工作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针对具体商品保质保量地完成物流任务.由此可见,商品学对物流管理专业能够发挥较强的理论基础作用,并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中职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现代物流业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包括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但是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院校开高物流专业的时间不长、物流实习设施设备比较匮乏,绝大多数学校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或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实践教学阶段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导致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改变和提升物流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三、《商品学》的课程定位

《商品学》是工商管理类、国际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综合性比较强、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技术学科.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因为商品是物流的主要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识别物流商品、评价检验物流商品质量、物流商品的储存与养护技能,强化学生的物流商品仓储和运输操作技能.学好《商品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也有助于学生考取采购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商品学》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缺乏科学性

《商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涉及商品学基础理论知识、商品分类与编码知识、商品质量与标准知识、商品检验与评价知识,商品储存与养护知识,商品包装知识,具体常见商品属性、使用、保管养护、物流管理等知识.但是在现有学校设置的商品学教学目标中,有的侧重于商品理论知识的讲授,有的侧重于行业物流的管理差异,关键在于没有弄清《商品学》这门的课程的专业使命,从而弱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不强

关注《商品学》课程并对其进行开发与建设,时间非常短暂,就目前来说与课程相关的软硬件搭配、组合,都与现代企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大部分院校的《商品学》授课计划中没有安排实验,或者安排的实验课时过少.即使有实验课程或者课程设计课程,要么采取案例讨论,要么在实验室进行,要么采取学生到企业进行调查的方式进行.一是因为物流管理所涉及商品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学校不可能对这样一门基础课程投入大量的实训资源,二是因为《商品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由来已久,但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专业所需培养的实践能是有很大差异的,而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沿用了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在《商品学》的课程教学中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同时也缺乏系统且成熟的商品管理案例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所以,在《商品学》的讲授中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成熟的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三)师资匮乏,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商品涉及钢铁、纺织、化工、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生鲜农产品、烟草、白酒、医药等众多领域,具有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现有的商品学任课教师往往不具备宽广而深厚的知识储备,而且因为缺少进修、培训以及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对具体商品的认知、实际操作与实施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师理论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实践知识的匮乏.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有限.

(四)考核方式不科学,不能全面考核学生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数仍然遵循传统试卷的考核方式,部分学生依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固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此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更不能激发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动力.所以,应该在考核方式上逐步进行改革,加强学生课堂参与、课堂表现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

五、《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的改革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着力于培养物流专业知识扎实全面、技能过硬、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富有创新精神、面向物流企业一线的全面发展的商务型和基层管理能力强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采购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运输调度、仓储管理等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的人才.

《商品学》作业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确立培养学生三大能力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物流商品和大宗物流商品及特殊商品的品类、性能、商品识别、储运管理等基本知识,掌握其正确的装卸、储存及运输方面的相关技能,并能够根据商品的基本性能进行物流管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涉及商品科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商品采购、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作业以及操作实验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模式的改革

《商品学》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必须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商品,让学生对这些商品进行介绍.关于一个具体商品,从商品属性认知、主要产地、销地、主要运输方式、包装方法、储存养护的要点、装卸搬运所要用的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展开.具体方法可以有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搜索、参观调研、问卷调查、咨询等.真正让一类商品能够为学生门所熟知,为以后走向具体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表1:实训任务设置表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机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巡视指导等环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另外,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大部分同学采用专题操作练习,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实施创造性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也照顾到个别学生.

2.完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相比较而言,中专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对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这时就要从兴趣入手,在教学中通过实例激起兴趣,在学习中就能保持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践操作学习为主线,加强实训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课时数,让我们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开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条件去进行实训,提高实训的效率.

4.变换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在中专生的专业学习中,可以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在合作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5.适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我们要把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因此,要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好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进而对现代化生产工艺熟悉了,并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到企业去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做人的本领,因为企业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因此,在企业实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还通过在实习劳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相对接,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岗位的相匹配.

六、结束语

在提高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在课前精心钻研和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上少讲、精讲,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放在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就一定能够探寻出更好的方法,更好的促进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为中职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商品学》的课程改革要把握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的教学目标,把握好为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怎么写作的课程目标与地位.课程改革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能这样的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使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增强物流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