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预习提纲,提升初中语文教与学的质效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46 浏览:122071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不会自习的人怎么能持续发展.因此在语文预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 键 词】语文教学预习提纲提升质效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己“构建语感”的过程,而语文预习活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指导初中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我们的预习提纲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一、“预习提纲”的意义及发放

1.明确目标,学习有的放矢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能精心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但问题在于学生对教学目标却一无所知,只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会到部分目标,而不能明确全部的教学目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将设计好的教学目标都明确地写在“预习提纲”中,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学生在预习时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底,在听课时就能有的放矢,进而提高听课效率.

2.提前发放,预习有针对性

语文教师备课时设计的“预习提纲”,必须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教师在上课前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预习提纲”,即进行课前备课.学生拿到“预习提纲”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预习,完成课前导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实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自学中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以便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老师上课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为课堂教学中有重点讲解提供依据.所以,课前导学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这无疑为下一环节的教与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语文预习提纲中“预习环节”实施策略

新事物的产生总是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为了让语文课前预习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从而达到预习提纲的指导作用.我们从以下方面实施策略.

1.端正态度,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反正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地讲解,课前预习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加上农村学生底子薄,面对一篇几页甚至十几页的文章,老师提到某一处的构思或内容,就会一脸迷惑,不知所云,连学明白都难,更别提赏析、提升了.因而,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并从心底里接受课前预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方法指导,增强预习的自信心.要想让学生由“知之”到“乐之”,关键就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预习不是把明天老师要讲的内容草草看一遍就算了,而是要按预习提纲上的步骤有针对性地预习,且要持之以恒.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是一读就懂的,哪些是理解不了的.遇到难题,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对于解决不了的,可以把这个问题记录在预习提纲相应位置,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才有更多时间慢慢品味文中的精妙之处,才有可能进一步体会到语文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3.提前发放,确保预习有针对性.“预习提纲”必须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拿到“预习提纲”后根据其内容分层次、分步骤进行预习,完成课前导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实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自学中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以便有时间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4.及时检查,提高预习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预习质量,及时反馈信息.我们通过两种形式进行检查:一是教师检查.老师上课前及时检查预习提纲上的预习题完成情况,以便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作为课堂上重点讲解的依据.并通过检查的结果,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二是让学生小组长进行检查,目的是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所以,课前预习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这无疑为下一环节的教与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5.有效运用,深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我们把学生课前借助预习提纲进行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点进行收集、归类,设计成教学问题,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对于“预习提纲”中“课堂学习”这一环节的内容,通过课前检查,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的,我们略讲,甚至不讲.课堂上重点要解决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就是说我们老师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这样课堂教学目的性就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就强,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在此过程中,我们将空出来的时间用在方法指导上.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将以预习提纲为抓手的课前预习教学模式持续下去,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溢着流畅的、响亮的、充满自信的朗读声;使课堂生成与创新将不再难求,使更多的学生愿意把语文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让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77.

[2]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