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21 浏览:22019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新的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本文通过探讨影响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外因素,针对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关 键 词:新形势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途径方法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教书育人的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高校青年教师数量也不断增长,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新任务与新挑战,研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内外因探析

无论从内涵,还是从其重要性,师德师风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教师的职业交际,在这个层面上来看,除了包涵三个关系,即教师与职业、教师与学生、教师心理与行为,从主体的角度可以分为青年教师自身各方面修养的内因(主体为教师自身)和影响师德的外因(其主体为校方、教师之间、学生).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更好地把握影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影响内外因,才能强化正能量,消除负面影响,重新塑造新形势下的师者形象,更好地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怎么写作.

二、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现状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本质特征所在,一直以来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中塑造了大批的骨干教师、知名学者、优秀专家.他们凭借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业务技能,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栋梁之才.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他们的到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这个队伍在多元文化影响下,教书育人的思想慢慢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学校作为办学主体,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在环境塑造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内因问题分析

2.外因问题分析

2.1管理机制方面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并形成相关的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成文,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可操作性,但是多数仅令留在书面,很少或者很难贯彻落实,或者缺乏有效的载体.

部分高校制定了教职工奖惩办法,但是奖惩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对于教师的激励也不仅仅从学校的奖惩中实现,薪酬激励、发展激励、管理激励、环境激励都是题中之义,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相连、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高校应加强研究、制定、扩展行之有效的载体,完善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在教师的评教方面,“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只有学生评教比较单一”.职称评定标准是科研成果,绩效考核标准是工作量,这些都可是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但是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为人师表等师德内涵是难以量化的软性指标.如果缺少完备的、可操作性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和考核标准,那么则无法衡量教师师德情况,也势必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自我投资和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师德师风建设的进程.

对于教师的监督,应该包含“四位一体”,教师、学校、学生和社会.而现在很多高校虽然有教学督导组定期抽查教师讲课情况,缺乏有效的、全面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很多监督管理制度停留在书面和文字,落实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2.2校园文化方面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师德建设的必要条件.高校通过先进评选,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师德事迹进行宣传,同时借助各种载体表彰师德师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尊师重教的校园风尚,让教师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感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部分高校在人才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上存在偏差,出现了“重业务,轻政治”、“重知识,轻德育”、“重学历,轻素质”的现象.

部分老师也反映,“应该引导高端人才对学校价值观的认同,大力弘扬学校特有的文化气质,增强高端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3工作条件方面

在座谈及教代会代表团组长意见分析中发现,很多青年教师表示“教师工作压力大,特别是科研方面有很重的‘硬指标’完成,无法专心教学”,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建议学校层面关注教学一线,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有特色的教师晋升等问题,制定相应办法,使其有充足的发展空间”,还有的老师反映“教师分级与分类过细不利于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团队合作”.

福利待遇方面也是青年教师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年轻教师的生活压力很大,教师收入待遇整体偏低,各个学院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2.4生活环境方面

高校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学校党政领导通过多种渠道的各种形式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建议与要求,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努力缓解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方面的压力.从调查、座谈以及学校教代会代表讨论意见、提案等多个层面来看,青年教师生活方面的难题相对比较多,也比较集中,师德师风建设面临后顾之忧.

很多青年教师刚刚进入教育行列,同时也刚刚成立自己的家庭.“建议学校办好自己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提高大家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类问题是青年教师普遍关心的,也是必然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公寓住房问题、交通问题、餐饮问题、业余生活问题以及体检等多方面的具体问题,这些都会分散青年教师专注教学、科研工作的精力.

三、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途径与举措

通过从内外因层面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面临的各种问题,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一种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机遇,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合理的举措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也通过对知名老教授和劳模座谈等形式,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的举措进行了探讨和梳理.

1.重视内因,青年教师需自觉提升师德水平

1.1加强感悟,不断反省,提高内心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希望更多的青年教师注重师德师风,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职业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从德行方面提高层次,深刻地认清自身的问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青年教师的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悟是提升自身师德水平的源动力.在紧张的学习与工作之余,青年教师更应该静下心来,用心去体察、体验,感悟人生和职业的关系,“每日三省吾身”,同时认清自身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出现的问题,不断为自己制定、更新行为标准,严格要求与约束自己,才能不断提升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

1.2终身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教书育人,育人先育己;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培养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也是做了一辈子的学生,只有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教师职业应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国家大环境的变化,如何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新的话题”.

“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实现自身发展、完善自身知识与思想体系的重要途径.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政治理论的学习,“以政治理论来武装头脑是师德建设的灵魂”,是教师自身价值观念形成的必要阶段.其次是知识学习,形势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再次是教学方式的学习,特别是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应建立常规的沟通机制,通过分享先进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1.3热爱学生,强化怎么写作意识,注重学生人格培养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关系,也直接体现了教师的师德状况.青年教师要改变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拉近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需要加强怎么写作意识,怎么写作意识是师德师风在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在怎么写作中只有将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统一起来,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强化怎么写作意识也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生活、情感、思想方面的交流,善于研究、发现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所需,“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时学习微博、SNS、IM等网络手段,跟上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节奏,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学生的人格.

1.4端正态度,脚踏实地,树立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

“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至关重要,崇尚教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品性”,“老师要严于律己,认真踏实教书,诚实守信做人,修身养性、超越自我”.

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青年教师需要树立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态度,克服自身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从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各个方面入手,将师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标准,脚踏实地搞教学,精勤不倦作研究,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习惯.作为高校教师,在走上教育岗位之处就应该树立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理想,将培养人、教育人和塑造人作为终身的志向抱负,以从事教育为荣,以自己是一位教师而自豪.

1.5内外兼修,塑造良好形象,提升教师自身人格魅力

在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进行反思和改造;在外强化自身的仪表风度,用思想、气质、知识等去感染学生.通过内外兼修,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有利于增强师生情感与交流.教师从事教学要注意一言一行,甚至衣着穿戴,在每一个细枝末节中都会体现一名教师自身的修养与师德师范.

2.注重外因,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

2.1建立长效机制,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领导管理.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注重优化制度环境,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全校上下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各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锻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善制度.“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标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可以探索建立与师德师风建设配套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尽可能地标准化和指标量化,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案,增强可操作性,同时将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督导等纳入考评的权重范围内,其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晋升和聘用的依据之一.

激励机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引入激励机制,契合青年教师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易于被激励的人群特征.对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师德典范,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表扬的同时,在职称晋升、科研经费、薪酬、住房、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激发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引导师德师风建设从他律到自律.


加强监督.“师德是一票否决制,而教师的职业是终身制”.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监督机制不可或缺.师德监督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律的同时,建立校方、学生和社会的三方“他律”监督网络,根据师德师风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行为规范,对教师进行监督.这种正面引导与制度约束相叠加的监督方式,必然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加大教师自我约束力,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2.2建立示范机制,倡导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等多种途径激励和肯定老师的工作”,“名师出高徒,身教重于言教,建议学校加强宣传老一辈知名学者、教授”.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德标兵”、“三育人”、“优秀教师”等一系列评选的同时,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与表彰,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学校的师德建设.另一个层面,大力倡导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以老一辈师德典范感化、影响青年教师,是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到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崇高的师德风范.另外,宣传学校历史上优秀教师事迹、邀请先进师德人物进校园、开展学生心中的模范教师征文等也不失为有效的载体.

2.3改善工作条件,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薪酬待遇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激发一线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正能量’,为他们创造更加优越的教学、工作条件”,“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为青年教师创造发展空间,关注名声,实现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青年教师科研压力大、职称晋升难,以及教师分级分类的制定等问题,在吸纳青年教师意见的同时,搭建各种平台,加强联系和沟通交流,创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增强凝聚力.

科学、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可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为学校多做贡献.在加快学校发展、增强学校实力的同时,高校要处理好学校建设和改善教师待遇的关系,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大力改善教职工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待遇,确保各类职工的利益,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关注青年教职工的薪酬现状,在薪酬、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级别等方面寻求平衡点,让青年教职工安心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4加强人文关怀,致力于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

当前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是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青年教师在生活层面有来自家庭方面的住房、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弱势群体”.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时刻将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大学的教师群体中,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教育背景决定了教师思想状态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的核心,青年教师承担着未来教育事业的使命,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只有从影响师德师风的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着手,针对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任务与挑战,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91;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65-567

[4]廉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分析和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0(04):107-108

[5]王志红,蔡久志.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