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24 浏览:11326

摘 要: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如何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等,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合理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 键 词: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教学专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08-01

学前卫生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骨干、核心课程之一,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学前卫生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本专业学生高素质、强实践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的前沿课程.学前卫生学主要围绕学前儿童以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与保健各项工作重点,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展开论述,为本专业学生全面理解幼儿园保、教育工作,提升学生保、教育理论素养,并形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后续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学习起着一定的过渡作用.

基于学前卫生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性,结合当前学前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要有重点的处理好与课程相关的几方面问题.

1要做到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相衔接

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决定学前教育的质量.“国十条”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都强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1)《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些基本理念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价值取向、基本信念.其中,能力为重的理念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的能力确保保教工作的科学性,并在实践中通过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专业标准》中和学前卫生学相关要求

《专业标准》中,在对待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提到了注重保教结合,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全面提出了要求,提出:要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急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在专业能力层面,要求教师能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意外事故,危急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等.

幼儿园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组织和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都是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这四个方面也成为《专业标准》中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基本内容.而这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保”的能力培养,在职前教育中主要依靠在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


2要做到与学前教育岗位“零距离”

“零距离”上岗是现代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是高职高专院校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从学前卫生学课程来说,要实现相关职业能力培养的“零距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团队

任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零距离”上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任课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要求每位教师定期到学前教育机构实践,鼓励教师指导、参与、承担学前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引导任课教师为学前教育机构怎么写作,重视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2)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零距离”上岗的要求,需要突出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做到“教、学、做”合一.

在课程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素质教学与实践素质教学密切结合、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本位的师生互动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将课堂搬到校外”、“将幼儿教师请进课堂”等教学模式,将课堂听讲与课下自学结合起来,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结合起来,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相结合,学生第一课程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等,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做效果.

(3)建立起合理的实习实训机制

实现“零距离”上岗需要建立高职高专院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推动的实习、实训机制.结合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和工作实际的要求,应主要将生理、营养、护理、急救作为学前卫生学实训的重点.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训,建设好校内学前卫生学实训室.学前卫生学实训室的建设主要是为学生在学习学前卫生学时提供验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机会,并对重要的实践内容模拟、熟悉.模拟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要落实学前教育机构接收学生见、实习制度,保证学生至少各有一周的时间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并安排专业老师现场指导.通过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传、帮、带”进一步强化学生保育技能操作训练.

3要科学选择教材、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教育评价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也经历了改革风雨的洗礼.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跟上时怎么发表展的步伐,学前儿童卫生学在教材建设上也几经更改,且随着教育理论创新和学前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1)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教材和内容选择要密切学前教育机构的的保育实践,能系统地阐述学前儿童(0至六七岁)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注重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保教并重,要有较强的应用性;涵盖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特点与保健、健康评价、营养卫生与保健、日常护理与保健、疾病及其预防、常用护理技术与急救技术以及生活保健制度和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等内容,既有要学前儿童保教理论的讲述,又要有对托幼机构日常保教工作的具体实践指导,还要有生动活泼的实例描述,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综合性教材.同时,要根据教材范本,综合教学实践,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2)合理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参与式、探究式学习为主.新规划纲要第32条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为培养创新和研究性人才,学前卫生学应根据内容和教学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幼儿泌尿系统卫生保健的时,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幼儿憋尿”、“幼儿遗尿”、“幼儿精神性尿频”等典型案例,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如何避免和应采取的措施;在幼儿保育和教育活动卫生章节中,可采取先分小组分环节让学生收集有关幼儿园生活和教育过程中保育的案例,然后由学生自己筛选、编辑并进行情景模拟的表演、小组代表总结,最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评议的方法;在幼儿疾病章节,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珍爱生命、珍重人生、自我保育的意识;在幼儿营养膳食章节,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自己或身边的人通常有哪些较好或者不好的饮食习惯,存在哪些饮食误区,让学生按照公式(体重/身高的平方)计算和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把学的知识理论灵活应用于生活;在讲授比较抽象的“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学前儿童各年龄期的特点与保健”等内容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等内容,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等.

4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一直以来,文化课考试方法都是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方法,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而且成绩反馈的实效性差.高职高专的学前卫生学课程作为理论加实践类的课程,在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上,要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更不能只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

结合学前卫生学的课程特点,建议在笔试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合理运用以下几种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实习实训和笔试相结合

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和平时作业,实习、实训成绩可以包括学生在幼儿园见、实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训时的表现以及实训报告的完成质量.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可以较完整的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平时成绩、实习实训成绩和考核考试成绩按相对合理的比例进行评分,最后给出整个课程的评分.

(2)改笔试为口试

鉴于传统的笔试存在的若干弊端,可以选择把部分笔试内容改为口试.口试的优点是学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且口试完毕教师即能根据回答给出评分,时效性强.口试对学生来说是加大了考核的难度,既不能有视觉上的刺激,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回忆.同时,学生由座位走到讲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心理上的恐惧加大.如果没有对所要考核的内容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是很难将这些知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