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语文:追求绿色生态课堂境界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70 浏览:22284

记者:盛老师,您的“和美”语文在小语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能不能谈一谈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一教学主张的?

盛新凤:前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一直被一种二元对立的极化思维操纵,非左即右,非此即彼,一直在做一种钟摆运动.极化现象的产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迂回徘徊,停滞不前,造成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近年来我读了一些书,如孔子的中庸教育哲学、一分为三的哲学观、古代建筑学、中医理论以及圆美理论等,接受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回过头来再去思考语文教学问题的时候,发现我们只有用一种“和”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事物因“和”而美,语文教学也可以因“和”而美.克服极化现象,构建“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课堂境界应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记者:“和美”语文的基本教学主张又是什么呢?

盛新凤:“和美”语文,这个“和”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儒家的“中和”、道家的“妙和”与释家的“圆和”.要把不同的事物加以综合,形成“和”之态,就要把极化的事物进行融合、融通.“和美”语文就以“融通”为关 键 词构建了自己的理念体系.融通之一是雅俗共赏,这是一种优课观.阅读教学“雅而不俗和者寡,俗而不雅则无精神滋养”.太“阳春白雪”,会造成“曲高和寡”;太“下里巴人”,则会流于枯燥机械,缺乏美感和情趣.雅俗共赏的阅读教学,正是追求两极融通的“和美”境界,达到“共赏”的目的.融通之二是显隐结合,这是一种学习观.内隐学习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因为语文具有极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揭开内隐学习的神秘面纱,充分发挥内隐学习的巨大威力,还应把内隐与外显两种学习方式紧密结合,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融通之三是主客相生,这是一种师生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不断变换、冲突,直至胶合,使课堂生成一种“有冲突之和美”.融通之四是言意相谐,这是一种性质观.“言”和“意”是个相互转化的过程,由“言”到“意”的转化策略有:据言悟意、由言带意、创言补意.由“意”到“言”的转化策略有:由意带言、循意识言、会意生言,最后达到“言”“意”共振.

记者: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文体是多样的,刚才您也提到过“和美”语文对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了分类研究,现在能不能结合具体的文体来谈一谈,怎样根据课文特点寻找不同的融通点呢?

盛新凤:好的.文体不同,教学各异,关键是要找准不同的融通点.如导读写人文章,表里融通是阅读的关键.我们可以从描写人物外表的语言切入,在逐层朗读、感悟中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塑像”,塑有形的外在形象之像和无形的内在精神之像.叙事类文章的最佳融通点是事理融通,应紧紧抓住事件中耐人寻味的“细节”细读品味.写景文章应该把感受景物之美与体会作者情感融通起来,找到最佳融通点――情景融通.状物类文章,既要感受物之“形”,又要感受物之“神”,做到形神融通.民间故事的特点是用虚构的情节表达人民真实的情感,教学的抓手是虚实融通.诗词类文章,要在诗(词)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使诗(词)境与语境融通.

记者:在历时10余年的教学研究中,“和美”语文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盛新凤:“和美”语文主要是从“哲学观”“美学观”“生态观”三个层面开展研究的,历经三个阶段.

研究初期,在哲学思辨“和”的基础上,抓住“融通”这个关 键 词,在四个领域构建“雅俗共赏的优课观、显隐结合的学习观、言意相谐的性质观、主客相生的师生观”.又针对课堂微观层面的极化现象,研究了细节上的“融通”方式.

2008年到2010年,我们提出了“圆美”的审美形态研究:“和美”语文努力追求和谐婉转的圆润之美、流动变化的圆转之美,最终达到含蓄蕴藉的圆融之美.重塑了“和美语文”课堂教学美学观:走向实践的和济之美,调和融通的和融之美,和畅圆润的和润之美,两极平衡的和谐之美,和乐喜悦的和悦之美,行云流水的和舒之美.和而不同,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2011年至今,针对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我们进行了生态观层面上的“和美”教学研究,建构了“以练导学”“和美”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优化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结合教师艺术巧妙地引导,导练融通,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整体语文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堂呈现实效之美.

记者:看来,“和美”语文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不断思考,不断深入,不断创新.能不能跟我们具体说说什么是“以练导学”?它同“和美”语文又有什么联系呢?

盛新凤:“和美”语文提倡“主导与主体”融通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学”为主,辅以教师的“导”,两者融和、贯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导学意图的训练是能促进教师“导”和学生“学”相融的胶合剂,能发挥导学训练的最大功能,也能有效建构“练”“导”“学”“和美”融通的教学格局.基于此,从课堂操作的微观层面,我们提出了“以练导学”建构“和美”课堂的教学构想.

“以练导学”旨在通过设计多维、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辅以教师得力的引导、指导,利用课堂冲突,将师生思维推向巅峰,将课堂引向高峰,享受思维碰撞的快乐,创造课堂的精彩与生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努力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这种课堂“生在前,师在后;练在前,导在后”的模式,“练”是载体,“导”是路径,“学”是落点.这里的“练”指一切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课堂所有生命活动的轨迹,包括口语、书面语、情感、语感、审美、思维等训练,形式也很多,包括朗读、品味、体验、圈画、书写、游戏、实验、表演、辩论等,其操作程序主要有“先练后导”及“边练边导”两种.

记者:盛老师,“和美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您带领着学员到各地做“和美”语文的学术交流,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目前工作室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盛新凤:到目前为止,我已带了两届工作室的学员.我们工作室采用“任务驱动、层层挂链、内外兼修、多向交流”等策略,把“和美”语文的理念和实践操作策略以点带面地向整个区域辐射.几年中,全区共组织过20多场大型“和美”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最近几年,我们主要围绕《小学语文“以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练导学”建构“和美”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两个省级课题进行了生态观层面上的“和美”教学研究.首先,针对传统课堂的训练时间往往集中在课堂的某一个时段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以练导学”最佳训练导学时机的探究,摸索出了“课前练习,找准方向”“课中训练,交叉进行”“课后练习,实践提升”三种具有各自优势的训练时机.

其次,我们总结提炼了“训练板块清晰明了”“训练内容指向语文”“训练方式追求情趣”“导学过程相互推进”四个训练过程的操作要义,研究开掘了“点拨学生理解文本”“帮助学生关注文本言语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法”“熏陶学生的情感”等训练的多重导学功能.

现在,我们的两届学员正一起从两个角度着力研究“训练环境的差异策略”.一是通过对写人记事类文体、诗歌类文体、写景类文体、寓言类文体、说明性文体等不同文体特性的研究,构建了不同文体的“以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二是聚焦听、说、读、写等不同的要素,思考开发了“以读导学”“以说导学”“以写导学”“以听导学”等有关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新课型.

记者:“和美”语文的研究至今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盛新凤:“和美”语文的研究在国内属首创,这几年“和美”语文的研究受到了专家、同行及各级各类杂志的关心、指导和扶持,我深表感谢!“和美”语文在大家的关心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将“和美”语文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六本教学专著,即《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两极之美》《盛新凤讲语文》《盛新凤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盛新凤:生态文明烛照下的和美教学》.其中《盛新凤讲语文》一书获浙江省首届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论文、专著评比一等奖.《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一书受到了吴立岗教授及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10余年来共有120篇跟本课题相关的论文、案例公开发表.全国多家权威小学语文教学杂志都对“和美”语文做过专题报道.我本人开发了10多节不同文体的公开课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公开教学,并做专题讲座400多场,全国20多万名教师听过我的讲座和公开课.全国各地很多学校、教师主动要求加入到“和美”语文的研究中.目前,“和美”语文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教学流派在全国小语界独树一帜,也已成为我们湖州市小学语文教学的品牌.2011年,在山东日照举行了“盛新凤首届和美教学专题研讨会”,山东日照新营小学成为了“和美”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学校.

“和美”语文的研究在全国乃至国外华语教育地区也引起了很大反响.2010年4月,我应马来西亚华教总会的邀请赴马来西亚吉隆坡、雪州两地讲学,反响强烈.全国小语会原副理事长吴立岗先生称赞“和美”语文是“充分吸取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之精华,在太湖之滨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株奇葩,它学理透彻、案例生动、易于借鉴、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郝波)